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5篇
  57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01.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种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对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影响显著。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长白落叶松。总之,喷施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系统增加或减少,并具持效性;2种落叶松对外源茉莉酸类物质的应激反应不同,兴安落叶松的应激反应强度大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102.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林地相比,沙地土壤种植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胡敏酸/富啡酸比值上升,E4和Ec值提高,色调系数(△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RF)升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Ⅰ)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Ⅲ)以及松/紧(Ⅰ/Ⅲ)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和芳化分子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枣槐混交林为,其次为刺槐纯林,再次为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103.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窦森  李凯  关松 《土壤学报》2011,48(2):412-418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与化学分组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数量和特性及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团聚体分组、数量和稳定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数量、未分组有机质的性质和腐殖物质组分的性质,颗粒分组中的有机质数量和性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中的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长期耕作施肥对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影响等。以期推动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HS组分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固碳和肥力贡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探索土壤有机质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徐杨  窦森  张一枫  田宇欣  段宏美  白月 《土壤学报》2020,57(5):1230-1239
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生物量是腐殖物质(Humicsubstance,HS)形成的主要母体材料,同时黏土矿物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S的形成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有关黏土矿物对HS形成过程的具体影响还不清楚。选择将黏土矿物-蒙脱石和微生物-土壤浸提液作为控制条件对白花苜蓿进行模拟培养腐殖化,通过表征培养过程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类腐殖质组成、类胡敏酸(Humic-like acid,HLA)的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特征,探究蒙脱石添加对白花苜蓿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培养腐殖化后,蒙脱石添加虽然加速了TOC的分解,促进HLA的生成,但使HLA的缩合度降低,结构简单化;而土壤浸提液添加则使蒙脱石处理加快了结构更加复杂的HLA积累。培养后,不同处理的HLA均向着接近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HA)O/C和H/C值的方向发展,其中未添加蒙脱石处理(AnM)的HLA复杂化程度与真正的HA最接近,更进一步说明蒙脱石不能促进HLA更接近土壤HA。综上,在模拟培养腐殖化条件下,蒙脱石添加可促进白花苜蓿TOC的分解及其HLA的形成,从而加快白花苜蓿的腐殖化进程,但却使形成的HLA结构更加简单化,与真正的HA仍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土壤HS的形成机理与起源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腐殖物质(HS)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微生物应该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也是研究土壤固碳机理的核心问题.文中通过对土壤团聚体("硬场所")和土壤环境因素("软场所")以及微生物本身(转化者)对HS形成转化和稳定性作用的研究回顾,试图给出HS形成和组成与微生物组成和团聚体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驱动因素对微生物和HS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腐殖物质特异性及其产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森  李艳  关松  郭聃  张明阳  金良 《土壤学报》2016,53(4):821-831
腐殖物质(HS)是天然有机质的主体,其组成、结构十分复杂。之所以称其为一类物质,就是基于他们具有不同于其形成前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共性,或称"特异性",即在腐殖化过程中形成新的化学组合,甚至是"特异的"结合方式。但经历近200年的探索,人们对这种"特异性"的认识仍然不清楚,并缺少实验上的证据。加之近几年,一些研究结果被不适当的推演,HS的"特异性"更加受到质疑。HS到底有无"特异性"?"特异性"是什么?这涉及HS生物化学的根基,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回答。本文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报道,包括HS的特异性、生物分子单体与HS结构特征的比较、基于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天然生物材料与HS形成、HS形成机理及胡敏酸(HA)、富里酸(FA)形成顺序、矿物黏粒催化与HS形成、异核单量子相干谱(HSQC)和总相关谱(TOCSY)、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和C1s软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同步辐射技术应用等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HS化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生物质湿解过程中固体产物的腐殖化和炭化特性,以麦秆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温度为220℃、停留时间30~180 min条件下的湿解实验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分析结果对麦秆湿解固体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麦秆经过湿解处理,固体产物中C元素质量分数从停留时间30 min时的45.86%逐渐增加至180 min时的49.06%;在停留时间为60 min时,XRD谱图上在衍射角2θ约为26°附近就已经出现强峰,微晶结构接近于石墨,并随停留时间的增加,芳香化和炭化程度逐渐提高;固体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具有大量的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8.
不同通气方式和秸秆切碎程度对堆制效果和养分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绿色食品基地南口农场利用农牧业废弃物(牛粪和麦秸)作为原料,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堆料中营养尬发以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C/N的需要进行了高温堆肥。对不同通气方式、秸秆切碎程度对堆肥腐殖肥腐殖质含量及组成、氮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化学学组成和氧利用特点以及堆制周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碎秸秆鼓风通气和通气沟通气堆肥高温期时间最短,为14 ̄15d,堆腐时间为25 ̄30d左右;切碎行事秆和不切碎秸秆  相似文献   
109.
纪明山 《新农业》2006,(5):41-42
近20年,辽宁稻田杂草的防除经历了由人工除草到农具除草再到化学除草的历程。1985年化学除草面积392万亩;1986年515万亩,以后呈逐年递增。现阶段水稻田除草剂以酰胺类和磺酰脲类为主,其他还有苯氧羧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嘧啶水杨酸类等。在生产中以二元复配制剂居多。  相似文献   
110.
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乳酸菌能否迅速并大量繁殖。采用人工加入乳酸菌菌种的方法,有利于乳酸菌尽快达到足够的数量,加快发酵过程,迅速产生大量的乳酸。因此,筛选并培养最适合需要的乳酸菌菌株作为菌类添加剂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乳酸菌很好地生长繁殖,还要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