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篇
  216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白浆土为供试材料,利用混皿法对白浆土土样进行筛菌,将筛选得到的优势菌种进行发酵,设置1%,3%,5%三种不同比例的菌体接种量,在相同条件下与培养好的白浆土进行共培养,探究细菌菌体对白浆土中水溶性腐殖质转化的影响,为土壤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和土壤有机培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各处理WS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其中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有机质含量波动最为平缓,先降低后增加,添加3%细菌菌体的处理在30d开始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添加5%细菌菌体,有机质含量在30d开始增加,在60d开始下降,各处理的土样中,有机质含量在120d内始终高于对照水平。(3)各处理的土壤当中的HE含量都是在加入细菌菌体后明显增加,然后下降,其中添加3%细菌菌体处理中的HE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各处理的HA含量都是不断降低,其中添加1%和3%菌体的处理中HA含量降低速度快。培养结束后,各处理FA含量变化不明显。(4)培养初期,细菌菌体的繁殖促使各处理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大,然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在添加不同比例的细菌菌体后均高于对照组,且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组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2.
为探讨不同类型人工固沙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差异,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5种林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0—5,5—10,10—20,20—40cm土层有机碳、全氮、腐殖质组分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各林型0—40cm土层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为樟子松纯林(4.72g/kg)怀槐樟子松(4.48g/kg)榆树樟子松(4.38g/kg)云杉樟子松(4.21g/kg)杨树纯林(3.95g/kg)对照(1.88g/kg);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怀槐樟子松(20.00t/hm~2)樟子松纯林(19.92t/hm~2)榆树樟子松(19.06t/hm~2)云杉樟子松(17.31t/hm~2)杨树纯林(16.61t/hm~2)对照(8.44t/hm~2);经腐殖质组分分析发现土壤腐殖质碳含量表现为云杉樟子松(2.04g/kg)榆树樟子松(1.93g/kg)樟子松纯林(1.74g/kg)杨树纯林(1.65g/kg)怀槐樟子松(1.58g/kg)对照(0.75g/kg)。各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腐殖质碳、胡敏酸、富里酸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裸地(BS)、植被自然生长地(NG)、秸秆还田裸地(BS+CS)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变化,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黑土区12年长期微区试验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NG>CS>BS>BS+CS,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NG土壤可提取腐殖质(HE)、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较高,CS土壤HA次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为富里酸碳(FAC)<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MC)。CS土壤腐殖化程度在表层最大,BS在亚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明显加快。NG有利于表层土壤HA在土壤有机碳比例的增加,NG不利于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的增加,CS处理较BS高。植被自然生长地(NG)亚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降低,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提高了土壤HM的相对含量。总的来说,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用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增加,土壤腐殖质化进程加快,但不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在...  相似文献   
134.
沼肥包括沼渣和沼液,沼渣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速效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大约占30%~50%的有机质和腐殖质,能明显地改善土地结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是速效迟效兼备的优良肥料;沼液中含有水溶性的氮、磷、钾等速效营养成分和一些活性物质。沼肥在种植业上应用很广泛。  相似文献   
135.
耕作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状态及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变化规律,依托8年定位耕作试验,采用大田取样、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均以紧结态腐殖质为主,其含量占重组有机碳的50%以上;传统耕作方式(CTA)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含量随试验年限延长而增加,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在重组碳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传统耕作方式下腐殖质趋向于分解退化;旋耕秸秆还田方式(RTS)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年增加速率分别达0.08和0.31 mg/g,且其稳结态腐殖质含量最高,旋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与积累;土壤耕作及由此引起的秸秆分布位置不同是促进对应层次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土壤的扰动,增加了土壤的腐殖化度。  相似文献   
136.
盆梅的管理     
郑平 《花卉》2010,(3):10-10
(一)春季管理 小盆梅最好每年换盆一次,盆口直径30厘米以上者可两年换一次盆。宜选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相似文献   
137.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及其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秸秆还田后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黑土和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类型土壤分别模拟设置:ck(未施用秸秆)、I2(2倍量秸秆与土混合)、I(全量秸秆与土混合)、I1/2(1/2量秸秆与土混合)、C(全量秸秆覆盖)和D(全量秸秆埋置)共6种处理。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秸秆分解过程中CO_2-C释放量,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土壤腐殖质,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其分解速率迅速增加,在第4天各处理秸秆分解速率达到顶峰为194~1 103 mg/(kg·d),随后迅速下降;在第24天到第260天各处理秸秆分解速率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平均在40~160 mg/(kg·d)。不同秸秆用量下,秸秆分解速率表现为I2II1/2;等量秸秆不同处理方式下,秸秆分解速率表现为IDC;黑土中秸秆分解速率高于暗棕壤中相对应处理。培养260 d后,各处理秸秆分解率为43%~78%;黑土中全量秸秆与混合处理的秸秆分解率最高(78%);不同土壤类型下,黑土各处理的秸秆分解率高于暗棕壤相对应处理4%~13%。相对于ck,各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含量显著增加,2倍量秸秆与土壤混合后累积效果更显著,黑土中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优于暗棕壤。各处理下土壤PQ值略有增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中各有机质组分数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数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高氧和低氧环境均有利于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的进行;高氧条件有利于腐殖化初期FA的生成,但持续高氧环境不利于FA的积累;在腐殖化后期,高氧条件使FA大量转化为HA并使得HA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139.
一、品种选择目前,青河县栽培的花芸豆品种,主要是阿芸1号、2号、3号3个品种。这3个品种全生育期在120天左右,株高60厘米,茎叶半匍匐,籽粒红白花色,饱满度高,呈卵圆形,粒大皮薄,蛋白质含量较高。花芸豆喜光,喜温暖,不耐干旱,怕寒冷,怕涝,容易发生病害。二、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熟地,前作以马铃薯、小麦、玉米为佳,要注意重茬不播。整地达到"齐、平、碎、松、净、墒"六字标准。  相似文献   
140.
早春早晚温差很大,这时保持盆土干燥,做好防冻工作仍是关键所在。因此,盆栽花卉春季出室宜稍迟些而不能过早,宜缓不宜急。1.换盆对于树液萌动的盆栽花卉,如六月雪、石榴、月季等御寒能力较强的花木,栽种数年,盆已过小,应在此时进行换盆换土。盆土应有一定数量的山泥,其他用腐殖质土即可。对于正在开花或者赏果的花木,应待花谢果落之后进行,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