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2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8篇
  48篇
综合类   674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过路黄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过路黄低温致伤的生理特性,为其引种北移、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在低温(10,5,0,-5℃)胁迫下过路黄叶片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过路黄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均有明显的变化.在试验处理范围内,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过路黄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有明显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2.
淹水胁迫下银杏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3年生的银杏幼树为实验材料.经过淹水处理后.测定不同时间银杏叶片内主要生化指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后的前9天.银杏叶片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第10天.其MDA含量显著增加.达到18.7μmol/g.比对照MDA含量(7.2μmol/g)增加1倍多;淹水后第8天.银杏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高.达到101.4μg/g.为对照的2倍多;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第9天达到32.9mg/g,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在淹水后前几天.SOD的活性增加较快.第5天.SOD活性达到最高值854.6U/g.第6天开始下降,到第11天时.其活性为78.8U/g.远远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3.
大麦幼苗叶片脯氨酸代谢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 0~ 30 0mmol·L-1NaCl浓度范围内 ,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 (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 (P5CS)、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 (OAT)和谷氨酸脱氢酶 (GDH)的活性均明显提高 ,脯氨酸脱氢酶 (ProDH)活性略有下降 ,与之相对应 ,叶片内Pro含量上升 4~ 11倍。 2 0 0mmol·L-1NaCl以下浓度处理 ,Pro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酸 (Glu)途径(关键酶为P5CS) ,2 0 0mmol·L-1以上NaCl胁迫下鸟氨酸 (Orn)途径 (关键酶为OAT)受激。ΔGR/Δ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植株生长速率的下降值 )可以代表植物的耐盐性 ,植物耐盐性越强该比值越小。统计表明 ,大麦ΔGR/ΔNaCl与叶片ΔPro/(Arg +Glu)·Δ1/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叶片内Pro/(Arg +Glu)的上升值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一定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K+ /Na+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盐处理后Arg和Glu向Pro的转化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在 10 0mmol·L-1NaCl处理时 ,ΔGR/ΔNaCl值与Pro对植株渗透势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盐胁迫下Pro积累具有渗透保护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4.
硒对油菜苗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盆栽土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苗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 :各处理脯氨酸含量顺序为 :12 μg .ml-1>15 μg .ml-1>18μg .ml-1>2 1μg .ml-1>2 4 μg .ml-1>9μg/ml-1>对照 ,各处理丙二醛含量顺序为 :2 4 μg .ml-1>2 1μg .ml-1>对照 >15 μg .ml-1>18μg .ml-1>12 μg .ml-1>9μg .ml-1,适量的补硒浓度可降低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产生 ,超过一定范围则促进丙二醛的生成。补施硒可提高脯氨酸的含量 ,增强油菜苗的抗性  相似文献   
65.
四种藤本月季耐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4个藤本月季品种“西方大帝”、“莫扎特”、“夏令营”、“欢藤”进行了盐胁迫下(NaCl∶Na2SO4=4∶1)形态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西方大帝”的株高影响最大,其次为“欢腾”和“莫扎特”,而“夏令营”最小.盐胁迫下,“西方大帝”和“莫扎特”的叶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夏令营”最小,其中“莫扎特”在盐浓度2‰时,叶面积比对照下降了51.94%.“西方大帝”在盐胁迫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小于对照,且在4个品种中下降最为明显.在各盐浓度胁迫条件下,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莫扎特”和“西方大帝”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夏令营”与“欢腾”在4‰和6‰盐浓度下较2‰盐浓度和对照显著增加(P<0.05).可见,4个品种中,“莫扎特”和“西方大帝”的耐盐性较差,而“夏令营”和“欢腾”的耐盐性较好;且在盐浓度≤2‰的条件下,4个藤本月季品种均对盐胁迫具备一定的缓冲、调节和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6.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10、50、100mg·L-1)Cd2 、Pb2 、Hg2 、Ni2 胁迫对大麦幼苗根膜脂过氧化水平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重金属均可诱导根细胞膜透性增大,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根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大,二者与重金属浓度呈正相关。重金属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根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4种重金属中以Cd2 对膜脂过氧化水平(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而Pb2 、Ni2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1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00%,80%,60%,4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mg/kg)处理,分析在水分和铅单一及交互胁迫条件下,2种植物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槐和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和铅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单一水分胁迫下,刺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单一铅胁迫,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的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在铅或水分单一胁迫及二者的交互胁迫中,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铅含量为3 000mg/kg处理除外),各水分胁迫处理的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一水分或铅胁迫条件下,刺槐、紫穗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未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结论】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提高刺槐和紫穗槐抗旱性的贡献大于抗铅性;刺槐积累脯氨酸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紫穗槐,而紫穗槐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6种紫花苜蓿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0.20%~0.30%和0.50%~0.60%出现双峰;大多数苜蓿品种的SOD活性在盐浓度为0.30%~0.4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盐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开始下降。结论为:苜蓿体内游离脯氨酸的产生并积累可能存在两种机制,以提高自身在不同盐浓度下对盐胁迫的耐性;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SOD能够降低活性氧对苜蓿的伤害;研究苜蓿耐盐性时应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9.
70.
玉米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积累与抗旱性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差异显著,这说明玉米叶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同其抗旱性有关。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可以作为玉米抗旱性的参考性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