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4篇
综合类   65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451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人们常称的猪高热病,主要是感染了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流感、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中的二种或多种,猪体受到免疫抑制,并且常混合感染多种细菌、支原体和弓形体等病原,疾病情况比较复杂。1临床症状以高烧,厌食,嗜睡,排稀便,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2.
文冠果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文冠果嫁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嫁接方法、接穗类型、嫁接人和嫁接的天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腹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5%;接穗类型对嫁接成活率无影响;不同的嫁接人和天气条件对嫁接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采用腹接的方法,最好的嫁接者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86.8%,在阴天无风的条件下所有的嫁接者平均嫁接成活率达82.0%.  相似文献   
123.
该研究利用干法授精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与鲈鲤(Percocypris pingipingi)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进行观察,旨在为以后的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水温(14.5±1.0) ℃、pH 8.10~8.81,短须裂腹鱼(♀) ×鲈鲤(♂)杂交F1代胚胎发育良好,受精率为95.33%,孵化率为71.12%,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44.33 h,有效积温为2 092.79 h·℃。在相似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快于两亲本,各器官的形成顺序与亲本存在差异,仔稚鱼生长良好,发育速度与生长速度均慢于父本鲈鲤。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鲈鲤(♀) ×短须裂腹鱼(♂) F1代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发育至原肠期所需时间为51.25 h,所需积温为743.13 h·℃,原肠期末的死亡率高达85.83%,最后仅12尾出膜,且出膜后均畸形,出膜3 d后全部死亡。研究表明短须裂腹鱼(♀) ×鲈鲤(♂)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玉米秸秆青贮(?)  相似文献   
125.
肉羊舍饲育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舍饲可使农作物饲料"过腹还田"、"过腹增效",它既是用于肉羊短期育肥的主要措施,也是农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羊业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肉羊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提高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加快出栏周转,防止我国草场草原过度利用.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发展肉羊舍饲育肥技术就成为非常适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解我国主要养殖的 4 个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群体[山东第三代群体(SD)、福建第一代群体 (FJ1)、福建第六代群体(FJ6)、台湾第十二代群体(TW)]和 1 个澳大利亚野生种繁育子代(AS)的遗传结构, 开发了 6 个具有多态性的膨腹海马微卫星标记, 并利用这 6 个微卫星标记对 5 个群体的膨腹海马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 结果发现 6 对引物在 144 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 63 个等位基因位点, 等位基因数目在 8~14 之间, 平均为 10.5, 且 PIC>0.25, 表明 6 个微卫星位点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此外, 探索发现 5 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 0.6603 和 0.8104, 表明 5 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进一步, 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可知 5 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 各个群体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 其中台湾(TW)和福建(FJ1)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为 0.4529。综上结果表明, 5 个膨腹海马养殖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降低情况, 这些膨腹海马群体可继续用作后续的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玉曲河流域裂腹鱼类的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建设和鱼类游泳行为学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该流域优势物种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贡山裂腹鱼(S. gongshanensis)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采用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裂腹鱼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及持续游泳速度、耐久游泳速度进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的绝对感应流速相近,分别为0.18±0.01 m/s、0.18±0.06 m/s。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1.05±0.12 m/s、1.11±0.14 m/s,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45±0.26 m/s、1.40±0.21 m/s。二者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8.47±0.95 BL/s、9.21±2.45 BL/s,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均突破了十倍体长,分别为11.90±2.31 BL/s、10.80±3.16 BL/s。测得的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最大持续游泳速度均为0.63 m/s,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最大耐久游泳速度分别为0.93 m/s、0.73 m/s。当以怒江裂腹鱼、贡山裂腹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鱼道入口及竖缝处流速1.05~1.40 m/s,过鱼设施内部的整体平均流速设计范围为0.24~1.05 m/s,以及休息池主流流速为0.18~1.05 m/s。本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玉曲河流域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对该流域的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为明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的表型差异,实验整合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2个数据体系,利用多变量形态学统计分析法对叶尔羌河流域裂腹鱼类(4种,494尾,48组参数)开展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个参数同时在4种裂腹鱼中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位于头部、前躯干部和后躯干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唇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形态数据在PC1轴上差异显著,主要反映头部特征;而框架数据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在第一主成分上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后躯干部;2个数据体系逐步判别分析分别选取8个和6个主要参数建立判别公式,初始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和75.7%,散点图组质心分离,样品重叠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数据体系均分为2个分支,其中重唇裂腹鱼单独成一支,塔里木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在形态上距离较近,与宽口裂腹鱼次之。研究表明,2个数据体系中,形态数据表现较优于框架数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外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较好区分,但仍存在一定的重叠。  相似文献   
129.
张小琴  覃仙凤 《安徽农业科学》2020,(17):115-117+121
为研究重金属Cu2+对棘腹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通过单一变量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其在室内条件(温度16~20℃、湿度88.5%左右)对棘腹蛙蝌蚪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根据寇氏法原理,得到Cu2+对2月龄棘腹蛙蝌蚪在24、48、72、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60、1.136、1.191和0.870 mg/L。依据安全浓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安全浓度为0.087 mg/L。根据毒性评价标准,比较了Cu2+对不同种类蝌蚪的毒性程度,发现棘腹蛙蝌蚪的耐受性较弱。该研究可为水环境监测以及其他相关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为更好地保护棘腹蛙蝌蚪提供基础数据材料。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明确寄生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甲腹茧蜂 (Chelonus sp. ) 雄成虫触角和胸足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寄生草地贪夜蛾的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前、中、后足)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共分布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I~III)、板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4种亚型I~IV)和钟形感器。寄生草地贪夜蛾的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上均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分布,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板形感器仅分布于触角鞭节,钟形感器仅分布于中足腿节。结论寄生草地贪夜蛾的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感器类型丰富,但不同类型感器的分布部位不同,可为探讨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行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