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针对海岛棉幼苗期进行耐碱性研究,设置不同Na2CO3胁迫浓度(0.00%、0.07%、0.09%和0.11%),待幼苗长至第11天根据其根部特征筛选海岛棉耐Na2CO3的最适浓度,并基于最适浓度评价海岛棉的耐受性。结果表明,0.09%的Na2CO3胁迫最适于鉴定海岛棉耐碱性;在0.09%的Na2CO3碱胁迫下,海岛棉品种根系特征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像素面积变异最弱。主成分分析将根部特征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因子;第2主成分为侧根因子;第3主成分为主根长度因子。隶属函数值和D值之间拟合性较好,呈显著相关,因此可将两者统一进行综合评价,将海岛棉划分为敏感型、弱耐碱型、耐碱型和强抗型4类,并筛选到敏感材料4401和S(L),强抗材料JZ-1;供试海岛棉材料主要以中间型为主,极端材料较少。  相似文献   
5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kinase, PPCK)是一种钙不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类蛋白激酶, 参与碳氮代谢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然而其在碱胁迫反应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前期野生大豆碱胁迫基因表达谱数据基础上,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野生大豆(Glycine soja)PPCK1基因, 该基因与大豆(Glycine max) PPCK1基因(AY374445)具有99%的相似性, 被命名为GsPPCK1。在50 mmol L–1 NaHCO3 胁迫处理3 h内, 根和叶中GsPPCK1基因上调表达, 属碱胁迫早期应答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肇东苜蓿进行遗传转化, 并对RT-PCR阳性的超表达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碱性分析表明, 在100 mmol L–1 NaHCO3处理15 d后转基因株系生长状态良好, 而非转基因对照株系明显萎蔫、失绿、甚至死亡; 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 而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0.05), 说明超量表达GsPPCK1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碱能力。以上结果表明, GsPPCK1参于植物耐碱胁迫反应过程, 在碱胁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4.
赵阳  朱延明  柏锡  纪巍  吴婧  唐立郦  才华 《作物学报》2014,40(3):431-438
从野生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到GsCBRLK基因, 与人工合成的高甲硫氨酸含量SCMRP基因构建成双价植物表达载体, 将其转入苜蓿, 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 并进行耐碱性分析。结果显示, 经过100、150 mmol L–1 NaHCO3处理14 d后, 转基因株系生长状态良好, 而非转基因对照株系萎蔫、失绿、甚至死亡;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 而SOD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0.05), 说明超量表达GsCBRLK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碱能力;各转基因株系的甲硫氨酸含量均比对照植株高, 表明SCMRP基因的导入提高了苜蓿叶片甲硫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5.
转AtDREB2A基因苜蓿的耐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已获得的转基因苜蓿进行了RT-PCR检测,确定AtDREB2A基因已在转基因苜蓿中超量表达。并研究了转AtDREB2A基因苜蓿在碱胁迫(100mmol/L,pH8.5)下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转AtDREB2A基因苜蓿的相对质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株系,株高、叶绿素及根系活力明显高于野生型株系,说明AtDREB2A基因的超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碱能力。  相似文献   
56.
苗期玉米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两个早熟玉米自交系F244和ZP291,在三叶一心期,用一定浓度梯度的Na:C03溶液(5-30mmol·L^-1)对玉米幼苗进行胁迫处理,7d后测定地上部株高、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Pro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和根系活力变化规律,研究玉米苗期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当Na:CO,溶液浓度为30mmol·L^-1时,幼苗均枯萎死亡;在5-25mmol·L^-1范围内,随着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加,株高、干重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Pro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SOD活性则在0~10mmol·L^-1范围内逐渐增加,超过10mmol·L^-1后开始下降。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57.
碱胁迫下粳稻幼苗前期耐碱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粳粳交“高产106/长白9号”F2:3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 在0.15% Na2CO3溶液的碱性胁迫下, 进行了水稻耐碱性鉴定, 并以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 对水稻幼苗前期的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检测。结果表明, 上述性状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具有1~2个峰的连续分布, 认为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胁迫下幼苗前期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26个, 分布于第1、5、6、7、8、9和11染色体上。其中, 碱胁迫下与根数相关的QTL 4个, qRN6-1和qRN1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 分别为29.91%和13.42%;与根数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5个, qRRN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 为23.86%;与根长相关的QTL 6个, qRRL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 为21.06%;与根长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2个, 但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与苗高相关的QTL 5个, qSH1和qSH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 分别为15.81%和16.53%;与苗高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4个, qRSH5和qRSH6-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9.89%和34.63%。而这些解释率较大的QTL所处的标记区间距离, 除qRN6-1相对较小(19.0 cM)外, 其余QTL的标记区间距离均大于26.3 cM, 需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在所检测到的QTL中, 1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碱亲本长白9号, 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敏碱亲本高产106;基因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超显性或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58.
59.
草菇属高温型真菌,菌丝生长在32~36℃最适宜,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以28~35℃为宜,培养料温度低于24℃时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都受到影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南方的高温季节才能栽培,影响其发展。此外,草菇多采用发酵料栽培方式进行生产,在高温季节容易受杂菌感染,栽培很难  相似文献   
60.
基于课题组构建的野大豆碱胁迫基因转录谱和调控网络,筛选出两个碱胁迫应答关键基因:丝苏氨酸磷酸激酶(GsPPCK1和GsPPCK3)。本研究构建了以35S为启动子,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的植物超表达载体,以紫花苜蓿龙牧806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GsPPCK1和GsPPCK3的苜蓿遗传转化;通过固沙草筛选GsPPCK1获得抗性植株45株,GsPPCK3获得53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最终确定基因超量表达各2个株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耐碱性,用NaHCO3分别为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250 mmol/L的4个浓度处理转基因苜蓿,9 d后不同NaHCO3胁迫下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碱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分析,包括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柠檬酸含量、SOD活性及PEPC活性,结果表明:GsPPCK1和GsPPCK3在苜蓿中的超量表达显著提高了苜蓿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