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4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973篇
基础科学   144篇
  224篇
综合类   3553篇
农作物   801篇
水产渔业   655篇
畜牧兽医   1146篇
园艺   241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41.
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群体茎蘖、叶面积动态、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基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1、A2)在抽穗前生长旺盛,LAI值大、干物质积累多,但后期LAI值小、干物质积累少,产量低;穗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4、A5)前期生长慢、积累少,后期生长快、积累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2.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  相似文献   
143.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克服了籼粳交杂种不育的矛盾,但杂种后代株高过高、抽穗期延迟等问题仍然限制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本试验利用一个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双单倍体群体(doublehaploidpopulation,DH系)及其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构建的两个回交群体,考查了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将三个群体的表型值和两个回交群体的中亲优势值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检测及效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2个性状在3个相关群体中一共检测到了21个主效QTL和10个上位性QTL,主效QTL的数目和贡献率都比上位性QTL大,而且,在10个上位性QTL中,发生在2个主效QTL间的互作有3个,主效QTL与背景位点间的互作有6个,2个互补位点间的互作仅有1个,进一步说明了主效QTL在株高和抽穗期遗传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加性和非加性QTL的作用,发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是籼粳亚种间杂种株高和生育期变化的共同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利用RIL群体构建了一套包含441个杂交组合的玉米“永久F2”群体,通过253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永久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与基因频率与F2群体相似,理论上可以代替F2群体进行相关遗传研究。通过两年一点的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产量及其3个主要构成因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穗长、穗行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长与穗行数和百粒重显著负相关。共定位3个产量QTL、8个穗长QTL,11个穗行数QTL和5个百粒重QTL。  相似文献   
145.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新选的15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GP2-1,GP5-2和GP5-5;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48-2×GP3-3和ES40×GP1-2;在穗长、秃尖长、穗粗等12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群体自交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46.
棉花各器官干物质分配规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3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棉花不同群体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不同程度偏斜的S形曲线,而棉株士物质在各器官间分配规律则因器官的不同各有不同。根、果枝及果枝叶呈抛物线形曲线,主茎为y==axe^bx形曲线,主茎叶为y=(a+bx)/s形曲线;蕾为“钟形”曲线,铃呈Logistic曲线,此外,对群体密度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群  相似文献   
147.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 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DH群体中, 剑叶长、 宽、 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13  相似文献   
148.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3 500 kg 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 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 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 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 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 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 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 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 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 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 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 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9.
以引进的20个加拿大玉米群体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生育期较短,属早熟和中早熟类型,可以在早熟玉米育种中利用。其中,群体EP9的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较好,可优先利用。20个群体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其中,群体EP7、EP8、EP15、EP2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群体EP1、EP9、EP12、EP16、EP21表现为中抗,占25%;感病群体11个,占55%,但发病率均小于21%,表明供试群体均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在抗病育种中可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50.
密度和追肥时期对重穗型高产冬小麦的群体发展,冠层辐射和光合特性有明显的调节效应.随着密度增加,开花前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净光合速率(NCP)、群体叶源量(CLSC)提高,但生育后期衰减较快;密度过高导致群体透光率下降,消光系数增加,单茎受光量降低,冠层光环境恶化,后期旗叶的羧化效率降低;密度过低则导致生育前期漏光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