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基建投资成本高、技术复杂等问题,以广州市岑村河污水为例,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期间种植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美人蕉(Canna indica L.)处理污水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与不种植植物的对照相比,种植皇竹草和美人蕉处理的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3.01、41.70和61.62、60.44个百分点,且种植皇竹草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优于种植美人蕉,皇竹草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9.86%、99.83%、98.86%、98.14%,而美人蕉则分别为57.51%、98.65%、98.18%、96.83%。  相似文献   
82.
美人蕉花叶病是栽培中的1种重要病害,初期、中期和末期发病症状呈现一定规律.美人蕉花叶病病原物常见有3种病毒,侵染发病规律特点主要受传染途径和发病因素影响.从种子、种苗、种根品质、栽植环境、栽植土类型、水肥管理及除杂清园、病虫防治几个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3.
84.
美人蕉矮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美人蕉的生长退化,对美人蕉进行矮化处理,结果显示,使用矮化剂不仅有矮化效果,对其花期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改进栽培措施对其矮化性状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86.
花叶美人蕉为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株高60~13厘米,叶革质,叶色艳丽,金黄色的叶面间杂着细密的绿色条纹,叶缘具红边,全缘。可耐半荫蔽,是切花、切叶和盆栽观赏的最佳植物之一。本文以花叶美人蕉生长量及生理等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花叶美人蕉水晶土栽培最适的营养配比。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试验花卉材料取自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4月份从丛生株上分取高10厘米大小一致的健康小植株,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在蒸馏水中冲洗洁净。1.2水晶土制作水晶土营养液配制比例见表1,药剂用蒸馏水定容。首先将海藻酸钠与营养液(温度50℃左右)按…  相似文献   
87.
久别故乡     
刘庆军 《百姓》2005,(12):59
我住的楼下,有人开辟了一个很小的花园.里面种了些花,像月季、美人蕉之类,开得灼灼其华.主人还种上了一些萝卜、油菜和芜荽,长得绿油油,十分茁壮,惹人喜爱.即使不吃,看着也解馋.  相似文献   
88.
美人蕉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瘟病是杂种美人蕉(大花美人蕉Canna×genearlis和兰花美人蕉C.×Orchiodes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鉴定为Pyricularia chnnaecola llashioka.在广州地区,该病每年6月至9月高温高湿病害最严重,连续降雨或刮台风更利于病害的流行。防治措施:病害初发期及早将病叶清理干净,交替喷40%灭病威1000ppm、70%甲基托布津1000ppm、75%百菌清1000ppm或30%稻瘟灵1000ppm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三次,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  相似文献   
89.
刘淼文 《广东园林》2006,28(Z2):54-55
美人蕉病虫害防治的要点,在于抓好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主动预防,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90.
美人蕉、蕉藕以及10个现代杂种美人蕉栽培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和倍性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均由K(18)=16m 2sm 组成,而且是比较对称的核型,它们尽管形态特征差异明显,但在核型上的差异却是微小的,目前普遍栽培的现代杂种美人蕉品种在倍性上主要分为二倍体和三倍体两大类型,并指出杂种美人蕉的三倍体类型应是今后育种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