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以下简称堆肥)为主,以泥炭、炉灰、珍珠岩、泥土为辅,配制成不同的配方基质,并以泥炭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盆栽美人蕉生长的影响效果。试验共设计5个配方,即A(泥炭)、B(堆肥∶泥炭∶泥土=5∶4∶1)、C(堆肥∶炉灰∶泥炭=5∶3∶2)、D(堆肥∶炉灰∶泥土∶珍珠岩=5∶2∶2∶1)、E(堆肥∶炉灰∶泥土∶泥炭=5∶2∶2∶1)4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配方B(堆肥∶泥炭∶泥土=5∶4∶1)能显著提高美人蕉株高、冠幅、茎粗、叶片数,增强美人蕉的观赏价值,是盆栽美人蕉的最佳配方基质。  相似文献   
42.
大花美人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探讨大花美人蕉的诱变规律,为其新品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5个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大花美人蕉种子和根茎,研究对其当代的辐射效应。[结果]大花美人蕉种子发芽率、成苗率、根茎成活率均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而下降,变异率上升,但当剂量超过60Gy时,空变率上升,而且植株辐射受损严重,失去观赏价值。美人蕉根茎辐照处理变异率相对较小,花色、花型没有出现变异,只有花期延迟和株高矮化的变化,且不能遗传。[结论]大花美人蕉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为40~60Gy,根茎适宜的辐照剂量为10~20Gy。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农民再参加科技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调查了新疆托里县142位农民。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民再参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已参加的培训是否有帮助、求知欲、个人务农收入都是影响农民愿意再参加培训的显著性因素。因此应该选择个人务农收入水平在20000元以上、觉得培训对自己有帮助,求知欲强心理素质好的农民进行再培训为宜。  相似文献   
44.
美人蕉对泰达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空白对照和种植美人蕉2组处理系统,研究了美人蕉对泰达景观河道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 RT)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 RT对水体中污染物COD、TN、NH3-N、NO3-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随H RT的变化范围为COD的去除率19.64%~45.09%,TN的去除率为17.52%~63.05%,NH3-N的去除率为23.24%~82.47%,NO3-N的去除率为15.67%~62.43%,TP的去除率为24.20%~61.59%,PO4-P的去除率为20.69%~62.26%。水体中TDS含量在4500~6786 m g/L范围内对美人蕉及其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没有影响;美人蕉系统的pH值均比空白对照组的低。由于美人蕉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在水体中种植美人蕉能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对水体pH值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5.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在进水氮浓度不同条件下C/N对种植美人蕉的表面流—水平流人工湿地氮元素和COD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低C/N有利于人工湿地系统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去除,C/N越高,硝态氮去除越彻底,而低C/N条件下,表面流—水平流人工湿地内的硝化作用限制了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对比2个生长期,各处理组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相当,而开花期各处理组人工湿地铵态氮的去除能力高于营养生长期。C/N对人工湿地系统COD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少,2个生长期COD的去除效果相当,各处理组人工湿地系统COD的去除率约高于90%。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人工湿地氮元素和COD的去除率均增加。对pH而言,湿地系统出水pH总体上先升高后趋于平稳,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先降低后升高最后趋于平稳,随C/N增加,出水pH降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营养生长期出水pH高于开花期,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相反表现。进水C/N和人工湿地系统共同影响着出水pH和氧化还原电位。  相似文献   
46.
《天津农业科学》2017,(6):15-19
采用液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HgCl_2(0,1.0,2.5,5.0,10.0,20.0,40.0,80.0 mg·LL~(-1))对水慈姑等3种水生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营养液中HgCl_2浓度的升高,水慈姑Chl、P_n、G_s、C_i和T_r也随着增加。Chl和P_n在1.0 mg·L-1(HgCl_2)时达最大值,G_s、C_i和T_r在2.5 mg·L~(-1)时达最大值,但随着HgCl_2浓度进一步增大,上述指标均持续下降。随着营养液中HgCl_2浓度的增加,大花美人蕉和水生鸢尾的Chl、P_n、G_s、Ci和T_r持续下降。结果表明,大花美人蕉、水生鸢尾对溶液中HgCl_2胁迫敏感,水慈姑在低浓度的HgCl_2胁迫下钝感,较高浓度的HgCl_2胁迫下敏感。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究3种水生植物适应HgCl_2胁迫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降低了水稻株高,而在早稻抽穗期、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末期和成熟期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作下水稻分蘖数明显提高,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晚稻成熟期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25.20%、11.20%和26.01%。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水稻与美人蕉间作降低了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在早稻分蘖中期、末期以及晚稻分蘖末期、抽穗期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35.61%、19.55%、24.83%和16.05%;在晚稻分蘖中期和末期,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显著降低46.35%和60.31%;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6%。研究表明,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是一种能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8.
以广州12个公园的美人蕉属(Canna L.)植物为调研对象,主要分析美人蕉属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种类、应用频率以及配置状况。结果显示,美人蕉属植物作为耐湿植物,主要应用于滨水地带,粉美人蕉(C.glauca L.)使用频率最高、种植数量最大。并对美人蕉属植物在城市雨洪管理、生态观光农业以及特色生态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9.
美人蕉黄斑驳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台湾进境美人蕉病株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美人蕉黄斑驳病毒Canna yellow mottle virus(CaYMV)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外侧引物1对、内侧引物1对),建立了巢式PCR快速检测CaYMV的方法,并对进境的50份美人蕉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于常规PCR,是常规PCR的1 000倍,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CaYMV的快速、准确、灵敏检测,适用于口岸快速检测CaYMV。  相似文献   
50.
太湖鲢鱼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太湖鲢鱼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到pMD19-T Vector进行序列鉴定测序,得到了520 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3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变异位点,包括1个碱基缺失、36个转换位点、15个颠换位点及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2、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24%±0.35%和6.368。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鲢鱼的mtDNA D-loop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