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林业   360篇
农学   482篇
基础科学   167篇
  457篇
综合类   3201篇
农作物   32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366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目的】柱头外露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旨在初步鉴定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方法】以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两系不育系大S×低柱头外露率热带粳稻品系D50的F_2群体及海南陵水、浙江杭州两地重复种植的F_(2:3)群体为材料,考查F_2群体及陵水、杭州两地两次重复F_(2:3)群体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构建的大S×D50 F_2群体遗传连锁图谱,QTL分析检测到水稻柱头外露率QTL 21个,分布于第1、2、3、4、6、7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0.1%~57.6%,除个别贡献率极低的位点外,绝大部分QTL加性效应来自于高值亲本大S。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和第12染色体的两个位点q PDES4,q PES12在F_2和两次重复F_(2:3)群体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分别达17.86%和16.98%。位于第3染色体的q PES3位点在陵水、杭州两次F_(2:3)群体中重复检测到,贡献率高达25.6%。【结论】检测到的QTL,有些与其他学者报道的处于同一位置,有些则是新的柱头外露率QTL。这些水稻柱头外露率QTL为今后柱头外露率基因精细定位、克隆、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新疆杨是杨属白杨派植物,为高大落叶乔木,生长快,树杆直,材质好,抗逆性强,是城乡绿化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就新疆杨扦插育苗及栽植技术进行了扼要阐述,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3.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年际间碳同位素分辨率(Δ)的稳定性及其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选择不同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品种Δ及不同部位Δ的差异,并分析了Δ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Δ差异很小,稳定性好,同一年份不同品种的Δ差异较大,旱地小麦品种的Δ低于水地小麦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Δ存在较大差异,叶片Δ与茎秆Δ很接近,且高于籽粒Δ。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旱地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低于水地小麦品种,Δ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5.
通过云南陇川引进水稻德优8号(香型)品种的示范种植,初步提出了德优8号(香型)在陇川坝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含有高大山羊草 Pm13染色体片段的小麦种质R1B对白粉病菌表现高抗。为明确 Pm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及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利用R1B与高感小麦品种济麦22杂交获得的F_(2∶5)RIL群体进行自然诱发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后,RIL群体的抗、感病株系符合1∶1分离比(χ~2=3.261,χ■=3.841),说明白粉病抗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经分子标记分析,RIL群体白粉病抗性由 Pm13控制,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RIL群体中抗白粉病组和感白粉病组间,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穗可育小穗数、每穗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粒周长、长宽比等12个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这些性状没有明显不利影响。鉴于 Pm13抗性遗传稳定,应加大其利用力度,培育更多含有该基因的抗白粉病品种,发挥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新型LED植物补光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园艺设施栽培的新型LED植物补光装置,该装置以LED灯珠为光源,依照植物生长规律所需要的太阳光,用LED灯管代替太阳光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不同强度的补光照射,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本文所开发的LED补光装置光源为红光LED(650~660nm)、蓝光LED(420~430nm)和远红光LED(720~730nm)。  相似文献   
128.
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也与食用稻米的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淀粉的糊化温度可以用淀粉谱仪(如快速淀粉黏滞性测定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间接测定,但用淀粉谱仪测定的是淀粉的成糊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PT),它是指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温度。在许多情况下,从RVA配套软件 Thermocline for Windows中测定的PT是过高的。提出了两种能够用RVA较准确测定成糊温度的方法。一种是改变参数设置来“筛选”出能反映真正成糊温度的点;另一种是手工记录下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时间,利用公式(45/3.8)×(T1-1)+50 计算出稻米的成糊温度。利用手工计算出的成糊温度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最高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以油菜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用量下对油菜有较重药害,可使油菜苗的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明显降低。用种子重量0.5%萘二甲酐(NA)湿润拌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的药害。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油菜苗株高和鲜重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油菜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并对GSH含量和GST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16种氨基酸含量升高,只有脯氨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GSH含量略有增加,但GST活力有显著提高。可以认为提高油菜苗氨基酸含量和GST的活力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解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0.
27株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7株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olysin)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其中18株为含有Aer毒力基因的潜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66.67%。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7株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分析,以相似度54.00%为限,所有菌株可分为Ⅰ和Ⅱ两大聚类,以76.00%相似度为界,27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11个聚类,同一个聚类中菌株分离区域基本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地域具有一定的关联,也表明ERIC-PCR可以有效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