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4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6篇 |
农学 | 197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47篇 | |
综合类 | 1352篇 |
农作物 | 116篇 |
水产渔业 | 78篇 |
畜牧兽医 | 997篇 |
园艺 | 102篇 |
植物保护 | 3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养牛户大都给奶牛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牛采食了大量的精料后便会在瘤胃中迅速发酵而形成大量的酸性物质,如果粗料采食得少,则唾液分泌量减少,结果常常因此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真胃移位和患酮病,更有甚者还会导致酸中毒。解决的办法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22.
23.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除人体感染染外,尚有多种哺乳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可感染,尤其是牛,除本身可以致病外,还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24.
巍山县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之一 ,疫情位居省、州之首。全县所辖 11个乡 (镇 )均有流行 ,流行村 71个 ,占 85 6 % ( 71/ 83)。有易感家畜 32 76 12头 (匹、只 ) ,其中 ,牛85 6 86头 ,马属 14 0 0 8匹 ,猪 15 6 178头 ,羊 111790只。历史有螺面积 5 6 74万m2 。累计病人 6 4万余人 ,病畜 3万多头。受威胁人口 2 0万人。经过 5 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防制 ,已达到控制标准 ,疫情得到有效的遏制。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吡喹酮的大量使用 ,部分家畜出现了副反应 ,1999年 7月至 9月对吡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依据作此实验。1 材料和方法1 1 在… 相似文献
25.
本文继续介绍对产后牛监护如何执行奶量监测法。在使用本法之前,发达国家对奶牛产后做科学合理的监护主要依赖上文介绍的体温监测法,时至如今,这仍然是主流。应用奶量监测法的原理容易理解:任何奶牛机体的不适,如发热、疼痛、酮血症、急性乳腺炎、真胃移位、急性败血性子宫炎、 本文继续介绍对产后牛监护如何执行奶量监测法。在使用本法之前,发达国家对奶牛产后做科学合理的监护主要依赖上文介绍的体温监测法,时至如今,这仍然是主流。应用奶量监测法的原理容易理解:任何奶牛机体的不适,如发热、疼痛、酮血症、 相似文献
26.
新型饲料添加剂喹羟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喹啉类添加剂和不同浓度梯度喹羟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喹羟酮和喹烯酮显著提高了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对肉鸡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明显提高了肉鸡肌肉中RNA和DNA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0mg/kg或75mg/kg喹羟酮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可显著降低小肠重量。上述结果证明,喹羟酮可促进肉鸡生长,有利于氮的利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羟酮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7.
《蚕业科学》2022,(1)
柞蚕链球菌(Streptocouccus pernyi sp. Nov.)可导致柞蚕空胴病,严重危害柞蚕。苯并异噻唑啉酮(benzisothiazolinone, BIT)具有抗菌谱广、抑菌活性高、低毒性、环境友好等优点。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比浊法测定BIT对柞蚕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后,在室内通过对试蚕先添菌后添药处理,测定BIT对柞蚕空胴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250、500 mg/L BIT药剂在平板上可分别形成直径为6.3、10.7、17.7 mm的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62.5 mg/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125.0 mg/L。1×109 mL9 mL(-1)菌液喷叶后添食柞蚕72 h可使对照区试蚕发病率较快到达97.8%,两次叶面添食500、1 000 mg/L BIT处理,防效可达84.1%~88.6%。以上结果表明BIT有望成为防治柞蚕空胴病的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28.
奶牛酮病又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高产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根据其有无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酮病和亚临床型酮病。临床型酮病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奶产量减少,体况消瘦,血酮、乳酮以及尿酮含量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29.
绵羊妊娠毒血症是怀孕末期母羊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亚急性营养代谢病。常发于妊娠后期和多胎妊娠的母羊,胎儿在妊娠后期相对发育较快,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以低血糖、酮血症、酮尿症、虚弱和失明为主要特征。作者经过对6例羊妊娠毒血症及时诊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病情的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