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猛  孙世群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08-7410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中、管理和设计策略和建立监测站与监测点策略,根据这些优化设想,完善了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2.
关于建立福建省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世界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台湾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构建系统、全面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加快信息体系建设和应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3.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西部地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建设原则、体系结构以及技术支撑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策略,并为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4.
卫生系统在网络化、信息化过程中目前正处于瓶颈阶段,如何能够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实现整体信息化,将是在未来的几年内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对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网络体系必须的基础设施、软件以及人员三个方面的要素,并分析了我国卫生系统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普及力度、扩展软件类别以及聘用专业人才这三个帮助卫生系统突破瓶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5.
本刊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健全科学防治柑桔黄龙病网络体系,采取“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等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近年来,该县柑桔黄龙病有效防治率达95%以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76.
毫州市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辖谯城、涡阳、蒙城、利辛一区三县面积8394万Km^2,人口523万。毫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南北要衢,中原门户”之称。毫州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之乡。以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现代经济而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77.
78.
孙桂玲 《吉林农业》2011,(10):34-34
农村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介信息体系的建立,因此要规范和完善捉村市场中介组织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政府要对农村市场中介组织提供有效支持,加快建设农村市场中介组织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网络体系的建立,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正>一瓶农药、一袋化肥只需在终端进行扫描,就可实现对其真伪的鉴定和生产流通过程的溯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任何农资流向一切将尽在掌握之中。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功能之一。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农资产业正在信息化的通道上提速。日前,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农资物联网技术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据介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科院从2011年9月22日签订《共同建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全力加快推进先进技术与传统行业优势融合的步伐,率先将物  相似文献   
80.
<正>农资改革开放20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三级调拨供应到探索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的重大转变。我作为农资的一位老员工,亲身经历了这种重大变革,但我亲身体会到无论农资市场怎么变,只要我们农资人坚定为"三农"服务的信心不变,就大有用武之地。不忘农民本色。1947年4月,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记事起就饱受农民家庭的熏陶,亲眼看到农民种地的辛苦,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自1979年从部队转业加入到农资行业,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二年,农村改革联产承包,搞得如火如荼,党的改革政策给农民耕种注入了极大的信心和活力。我为了掌握农民在新形势下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及时深入到农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清了农民耕地在实现责任制之后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