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8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篇 |
农学 | 46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252篇 | |
综合类 | 403篇 |
农作物 | 12篇 |
水产渔业 | 10篇 |
畜牧兽医 | 31篇 |
园艺 | 45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施用污泥高温好氧发酵渣(以下简称“发酵渣”)对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添加不同剂量发酵渣(3%和6%)对土壤有机质、养分、重金属形态及香根草吸收与转运重金属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发酵渣显著提高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指数和在226~4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光度积分值,但显著降... 相似文献
12.
基于Meta-Analysis研究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的提高幅度(58.4%和41.9%)是化肥(13.4%和8.0%)的3.4倍和5.2倍。不同种植制度、利用类型和土壤质地条件下,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高幅度(58.5%)显著高于一年两熟制(55.6%),施用化肥对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提高幅度(10.7%)也显著高于一年两熟(7.3%);但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有机肥对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提高幅度基本相当(42.6%-43.5%)。不同利用类型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且提高的幅度均高于水田;但施用化肥并没有显著提高水田中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含量。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总有机碳水平较低的砂土提高64.4%,显著高于土壤有机碳水平较高的壤土和黏土(48.7%和50.3%);施用化肥使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较低的砂土提高15.6%,其提高的幅度均显著高于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较高的壤土和黏土(7.8%和8.1%)。【结论】有机肥的施用(增施或配施),尤其在一年一熟及有机碳水平较低的砂土上,对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及肥力维持与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5-1988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农站进行了6种不同质地土壤施用有机肥料的盆钵试验。探讨了不同质地土壤上,有机物料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氮素变化的影响及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腐殖质总碳、胡敏酸/富非酸及土壤C/N比在各质地土壤中普遍增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大。但是土壤的C/N比,在3a以后都下降至11.6左右,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值 ,但这种作用只在短波长方向明显 ,随着波长的增加影响减小。单施化肥也可以提高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值 ,但只能提高潮土胡敏酸的紫外吸收值。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含量 ,单施化肥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含氧功能团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还田,在室内模拟不同量[全量:每亩(667 m2)1.8 t,半量:每亩0.9 t]番茄秸秆和甘蓝叶残体还田,并设置添加菌剂(秸秆腐熟剂、农用酵素)和未添加菌剂处理,测定还田后7、14、21、28、35 d的土壤温度、pH、电导率、有机碳、养分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量,探究蔬菜废弃物还田量及配施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还田处理的土壤p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配施菌剂处理的pH值变化幅度较小.蔬菜废弃物还田后7 d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均迅速增加,增加范围为0.55~1.73 g·kg-1.与未施菌剂还田相比,还田35 d后番茄秸秆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4.49%、9.30%和5.61%,甘蓝叶残体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98%.在还田处理期间,番茄秸秆在第21 d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达到最大,而甘蓝叶残体还田处理则是在第7 d上升到最大值,并且甘蓝叶残体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整体比番茄秸秆还田处理高.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土壤腐殖质和胡敏酸含量增加,且两种蔬菜废弃物还田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均在还田第7d达到最大.综合比较而言,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还田成本方面效果最佳,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分组的方法,研究碳酸钙含量和 pH 值对 Cu,Pb,Cd 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土壤为暗栗钙土表层(0~20cm):pH(CaCl_2)7.08,有机质2.52%,CaCO_3未检出。分别向土壤中加入 CaCO_3,使其含量为0%,1%,3%,5%,7%,并加入50mg/kgCu,Pb,Cd 的硝酸盐溶液。在25±2℃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并分别在1d,15d,30d,60d 时采样。 相似文献
17.
18.
19.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为提高污泥堆肥质量及正确评价污泥堆肥的肥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城市污泥和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1调理剂为小麦秸秆糠(d<5 mm),处理2调理剂为小麦秸秆段(3 cm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