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3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林业   709篇
农学   633篇
基础科学   186篇
  824篇
综合类   5978篇
农作物   506篇
水产渔业   1445篇
畜牧兽医   5230篇
园艺   444篇
植物保护   675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993篇
  2011年   1034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目的】评价日粮添加植物油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3×3拉丁方设计,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肉牛研究不添加油脂(对照组)、添加4%豆油(豆油组)或4%胡麻油(胡麻油组)对瘤胃pH值、NH3-N浓度、VFA以及瘤胃细菌和原虫的影响。3组日粮精粗比均为35﹕65,每期试验为21d,共3期。【结果】添加油脂对瘤胃内pH值没有影响(P>0.05);对照组和胡麻油组瘤胃NH3-N浓度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胡麻油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酸浓度以及总细菌、蛋白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及原虫的数量(P<0.05),但对乙酸与丙酸比例以及淀粉分解菌数量两个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豆油组和胡麻油组纤维分解菌和原虫的数量依次分别为6.79×108、5.71×108、5.92×108;10.67×104、7.11×104、9.56×104 CFU•ml-1;两个加油组显著降低了瘤胃纤维分解菌和原虫数(P<0.05)。【结论】日粮添加4%豆油和胡麻油对瘤胃发酵及主要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二者抑制效应大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12.
山苍子,又名山胡椒、香叶子、山鸡子,中药名毕澄茄.农民朋友若利用山苍子辛辣、刺激等药理药性制成"土杀虫剂",可有效防除危害粮食的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913.
[目的]制备油茶壳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油茶壳为原料,通过磷酸活化法制备油茶壳活性炭,考察磷酸浓度、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得的活性炭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当磷酸浓度为70%,浸渍比为1∶3,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90 min时,活性炭得率可达34%以上;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大于1 000、150mg/g;所得活性炭结构以微孔为主,且富含一定比例的中孔,孔径分布相对集中在1.4~5.0 nm。[结论]该研究为油茶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14.
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PSBRS(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处理含油废水.比较了3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沸石+2%海藻酸钠(CA)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共固定材料.结果表明,该同定化颗粒降解1 000mL含油废水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好氧避光条件下,粒径4 mm,包埋比1:2,颗粒投加量10 g.6 d后含油废水中油、NH+4-N、PO3-4的去除率分别为80.1%、87.4%、96.3%.通过固定化光合细菌与游离态光合细菌对油去除率的比较,固定化光合细菌去油率达到74.95%,与游离态PSBRS(去油率为35.31%)相比,提高约50%以上.此外,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脂肪酸的去除效果显著,为今后开展高效处理含油废水的微生物筛选和固定化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5.
为了探索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T429)和伯克氏菌(T392)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T429具有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的能力,T392具有分泌嗜铁素和解磷的能力;同时,2株生物防治菌株均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T429和T392对苗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14%和68.25%;T429和T392对成株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0.29%和45.56%。表明T429和T392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16.
两种载体生物膜中异养细菌数量动态及其氨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了淹没式生物滤器中两种载体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异养细菌数量动态及熟化后细菌的氨化作用。结果表明,载体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异养细菌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生物滤器运行前期异养细菌数量高(107~108CFU/g),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105~106CFU/g);沸石载体生物膜细菌的氨化速率前24h平均为17 45μg/(cm3·h)和26μg/(g·h),无纺布载体生物膜细菌的氨化速率前24h平均为17 41μg/(cm3·h)和59 9μg/(g·h)。  相似文献   
917.
根据T4噬菌体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选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人工合成了溶菌酶基因,并在N-端加上23个氨基酸残基的α-淀粉酶信号肽序列和信号肽酶切位点HQP;用苷氨酸残基替代C-端的酰胺;新基因全长为576 bp,共编码190个氨基酸.为了检测该基因生物活性,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 )中,导入宿主细菌E. coli BL21(DE3) pLysS,经IPTG诱导后,宿主细菌在2 h内全部被溶菌酶基因的表达产物裂解,说明该溶菌酶基因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91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底泥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优势菌门均由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Bacteroidetes组成,其中重度黑臭水体底泥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底泥,而Bacteroidetes呈相反趋势;黑臭水体底泥中存在丰富的潜在除臭菌,在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相关功能菌总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较低且相似性较差。冗余分析(RD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与底泥铵态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磷、溶解氧含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9.
浙江近岸海域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分别于1998年5~6月和9~10月进行2个航次,对浙江近岸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进行了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第一航次以浙中海域的粪大肠菌群和异氧菌总数最高,第二航次以宁波海域粪大肠菌群最高,而异氧菌总数以三门湾最高.两个航次表层和底层海水粪大肠菌群超标率最高为16.7%,异氧菌总数超标率均达89.3%以上.第一、二航次表层海水粪大肠杆菌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9±0.452和0.375±0.630,异氧菌总数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8.6±11.178和12.8±18.796.底层海水中粪大肠杆菌单项污染指数仅在第一航次宁波近岸的JN-1108站位超标;异氧菌总数单项污染指数第一、二航次最大值分别为37.0和18.0, 也出现在宁波近岸的JN-1108站.分析显示,粪大肠菌群与异氧细菌总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2=0.34.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已明显受到异氧菌的污染, 宁波近岸海域已遭到粪大肠杆菌和异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920.
2003年6月在雅安飞仙关多功乡13个未发病或发病较轻的生姜田块中分离到217个细菌菌株,其中三个(L1、D4、T10)菌株对姜瘟病有强抑菌作用,用利福平标记后在室内的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分别进行定殖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L1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不是最大,而最终定殖密度却是最大,而T10抑菌圈最大,定殖能力却不是最大。在灭菌土中比非灭菌土中的定殖能力强。在田间防病试验中,防病效果分别达60.16%(L1)、39.10%(D4)、52.39%(T10)、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三个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