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70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04篇
畜牧兽医   621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31.
为探明鄱阳湖与洪泽湖短颌鲚的种群遗传分化情况,利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序列,研究鄱阳湖的都昌、瑞洪及洪泽湖的高良涧、临淮4个水域短颌鲚种群的遗传分化。短颌鲚26个性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都昌种群与瑞洪种群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临淮种群、高良涧种群相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65.12%;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都昌种群、瑞洪种群、高良涧种群与临淮种群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40%、80.00%、84.60%和82.50%。上述形态分析表明,同一湖区内部种群的形态差异较小,而不同湖区间的种群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Cytb序列遗传分析显示,60条序列共有33个单倍型;基因多态性(Hd)总计为0.957±0.013,核苷酸多态性(Pi)总计为0.00462±0.00047;4个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362~0.60873,基因流为0.16069~68.81077;中性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Tajima′s D值、Fu′s Fs值均为负数;单倍型分布以及遗...  相似文献   
32.
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治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引起的柑橘青霉病,该研究分析了碳酸铵作为通常认为安全的药剂抑制意大利青霉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对脐橙、皇帝柑、沃柑3种不同类型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能抑制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质量浓度分别为 0.4 g/L和0.8 g/L时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构观察表明,碳酸铵引起菌丝生长节点稀疏和分支减少;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菌丝严重皱缩,菌丝线粒体结构异常。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碳酸铵处理,引起线粒体的钠/钾离子ATP酶(Na+/ K+-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和镁离子ATP酶(Mg2+-ATPase)活性下降,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降低,活性氧清除体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紊乱,促进H2O2积累。添加活性氧清除剂半胱氨酸(Cysteine,Cys)能部分恢复碳酸铵处理的病菌孢子萌发。活体接种表明,16 g/L碳酸铵处理显著减小了柑橘果实接种意大利青霉的病斑直径(P<0.05),减轻果实发病。碳酸铵处理能降低3种类型柑橘果实自然发病率,且对果实失重率、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无不良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通过损伤意大利青霉菌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促进活性氧积累来发挥抗真菌活性,碳酸铵可以作为杀菌剂的绿色有效替代方法,研究结果为碳酸铵防治柑橘果实采后腐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陈伟  吴昌荣  鲁成  杨震峰 《核农学报》2016,(6):1227-1233
为明确线粒体呼吸代谢与果实成熟期间颜色形成的关系,本试验探究了3种葡萄果实(夏黑、巨峰和金手指)成熟期间颜色、总花色苷含量、呼吸强度、内源乙烯产生和线粒体呼吸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黑和巨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指数(CIRG)值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而金手指葡萄果实CIRG值在整个成熟期间变化不显著;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后63d达到峰值。同时,葡萄果实成熟期间,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逐渐增加,线粒体膜流动性(MMF)持续下降;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着成熟进程逐渐下降,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在花后63d开始上升。表明盛花63d之后是果实色泽快速形成阶段,可能为葡萄果实色泽形成的关键时期。线粒体呼吸代谢增强促进了果实成熟期间呼吸强度增加和内源乙烯释放,从而使夏黑和巨峰果实中花色苷大量积累,加快了金手指葡萄果实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调控南方葡萄果实着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Ca^2+,BR对玉米呼吸器官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Ca2+、BR对低温下玉米胚芽呼吸速率、膜透性以及对线粒体呼吸控制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2+、BR处理,相应提高了种苗胚芽的呼吸速率,降低膜透性。低温下经Ca2+、BR处理的玉米种苗,其线粒体有较高的呼吸控制比。Ca2+处理的线粒体中SOD活性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Ca2+和BR可能是在低温下通过维持膜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来提高玉米种苗的耐冷性的  相似文献   
35.
生利霞  冯立国  束怀瑞 《园艺学报》2009,36(11):1575-1580
 以‘吉塞拉5号’樱桃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短期低氧胁迫下氮对樱桃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 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通过溶氧调节仪人为控制营养液溶氧浓度为2 mg·L - 1 , NO3- 浓度共设4个水平:0、7.5、15.0、22.5 mmol·L - 1 , 以1 /2 Hoagland营养液正常低氧处理(NO3- 浓度7.5 mmol·L - 1 ) 为对照。结果表明: 各处理SOD、POD、CAT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 营养液加氮处理的SOD、POD、CAT酶活性升高, 膜质过氧化程度减轻, 且氮浓度越大酶活性升高幅度越大, 而营养液缺氮处理的酶活性降低, 膜质过氧化程度加重; 营养液缺氮处理樱桃根系线粒体中的H2O2和MDA含量、O2生成速率升高, 而营养液加氮处理可降低O2的产生及MDA含量, 提高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水平, 保护樱桃根系线粒体膜的完整性, 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破坏明显减轻, 且NO3- 离子浓度高时效果更好, 说明适当提高营养液中的氮素水平可以缓解低氧胁迫对樱桃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36.
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了长江流域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各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同时利用9对自行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分析圆口铜鱼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22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7r)分别为0.849和0.00257。圆口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18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和0.00424。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铜鱼和圆口铜鱼分别有98.80%和99.17%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群体内部,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未出现种群分化。选用的9个微卫星标记在圆口铜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1~0.75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8-0.7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8~0.670。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铜鱼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均未出现种群遗传分化。圆口铜鱼SSR固定指数为0.12l58,高于D.1oop固定指数,显示SSR标记对圆口铜鱼群体间遗传差异的检测更为灵敏。[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77-385]  相似文献   
37.
38.
为明确菊酯类杀虫剂对昆虫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1,6-diphenyl-1,3,5-hexatriene,DPH)为荧光探剂,采用荧光偏振法研究了4种菊酯类杀虫剂对枸杞蚜虫Aphis sp.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菊酯类杀虫剂对枸杞蚜虫线粒体膜流动性均有显著影响,其荧光偏振度显著增大,线粒体膜流动性显著减小。当药剂浓度为100 μmol/L时,对照组枸杞蚜虫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为0.239,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最大,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为0.315,联苯菊酯的影响最小,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为0.287。4种菊酯类杀虫剂对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当药剂浓度在0~100 μmol/L范围内,浓度越大影响越大。4种菊酯类杀虫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枸杞蚜虫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不同,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和甲氰菊酯对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基本不受温度影响,而氯菊酯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大,在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小,表现为明显的正温度系数。表明DPH可以作为荧光探剂研究枸杞蚜虫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9.
张屾  谷少华  李显春 《植物保护》2019,45(1):135-141
以已公布的棉铃虫线粒体DNA序列对来自4头棉铃虫雄蛹的DNA的三代测序数据进行筛选,获得了11条与线粒体DNA有同源性的三代read序列,并根据其中的read 66003鉴定出了一种膨胀的线粒体基因组。该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7 113 bp,其保守区域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1个AT富集区,与已公布的棉铃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相似。膨胀区域位于cox1基因编码区内部,大小为11 467 bp,经预测含有一个完整的真核基因(依赖ATP的RNA解旋酶)以及多种转座元件的片段,但与线粒体DNA无同源性,也无I类或Ⅱ类内含子存在的证据。对田间和室内棉铃虫DNA样品的PCR扩增未能检测到膨胀线粒体基因组的存在。以上结果表明膨胀片段可能是细胞核DNA序列通过偶然的水平转移事件而整合到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且该种膨胀方式的发生概率极低。本文报道的膨胀线粒体基因组为日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研究提示了一种独特的变异方式。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西藏部分地区牛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试验分别从西藏林芝、拉萨地区采集硬蜱样本,首先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的硬蜱进行初步鉴定,然后根据硬蜱线粒体12S rDNA、16S rDNA、COXⅠ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并测序,再应用MEGA 7.0软件采用邻近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并与形态学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西藏林芝地区所采集的样本为血蜱属成蜱,西藏拉萨地区所采集的样本为革蜱属成蜱。西藏林芝地区所采集的血蜱COXⅠ、12S rDNA、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血蜱Haemaphysalis formosensis、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Haemaphysalis danieli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仅为87.36%、91.28%、90.31%,而西藏拉萨地区所采集的革蜱COXⅠ、16S rDNA和12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革蜱Dermacentor everestianus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8%、98.76%和97.70%。根据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