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2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6篇 |
农学 | 163篇 |
基础科学 | 47篇 |
106篇 | |
综合类 | 1291篇 |
农作物 | 80篇 |
水产渔业 | 366篇 |
畜牧兽医 | 1360篇 |
园艺 | 67篇 |
植物保护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31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162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试验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基因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5,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序列长度均为1 153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5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
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配置菌液饮水育肥羔羊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羔羊育肥效果,我们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利用复合酶发酵饲喂羔羊,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AM菌液对羔羊进行了育肥试验,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羔羊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胴体重、净肉重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明显提高(P〈0.05),经过复合酶发酵处理的玉米秸秆饲喂羔羊对提高羔羊饲料报酬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在羔羊育肥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3.
文章从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角度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下复合酶X对草鱼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40 g的草鱼4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约30%和28.5%)的饲料(E1和E2组),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酶X(E11和E13组、E21和E23组),进行60 d的循环水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在E1和E2组基础上直接加酶,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有所改善;其中,300 g/t的添加量组优于100 g/t组;E13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E1组,E11组的蛋白酶活性及E13组的蛋白酶活性和前肠淀粉酶活性与E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E23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显著优于E2组;E21组的蛋白酶活性及E23组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与E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的草鱼幼鱼饲料中直接添加100~300 g/t复合酶X均有改善草鱼生长性能和提高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作用,且与酶的添加量正相关。饲料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但添加该复合酶后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与原蛋白水平下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4.
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采集12只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Cyt b基因1140bp序列,采用Clustal X 1.84、MEGA 6.0、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系统地位分析。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含116个多态信息位点,群体中多态位点类型有转换、颠换,Cyt b基因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33.7%,25.9%,27.6%,12.9%。基于Kimura双参数的遗传距离显示,属内种间大黄鼠(Spermophilus major)与新疆黄鼠(Spermophilus fulvus)间遗传距离最小(0.034),高加索黄鼠(Spermophilus musicus)与达乌尔黄鼠最大(0.172),达乌尔黄鼠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140,种群分化较大,基于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符合传统分类标准,研究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通过对苏姜猪线粒体DNA(mtDNA) D-loop高变区Ⅰ的序列扩增测序,探究苏姜猪种群的种质资源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采集苏姜猪核心群100头经产母猪耳组织,提取DNA后扩增苏姜猪核心群母猪mtDNA D-loop高变区Ⅰ的基因片段并测序,运用NCBI在线BLAST对测序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校正并寻找同源序列,确定mtDNA D-loop高变区Ⅰ序列的长度和位置;使用DnaSP v.5.10.1软件统计获得群体中核苷酸多态位点和变异位点数量,分析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核苷酸差异度(K)等参数;使用Mega 7.0软件对不同单倍型进行基于Kimura’s 2-prarmetermodel的遗传距离计算,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对苏姜猪的4个单倍型、17个中国地方猪种、欧洲家猪(登录号:AF034253.1)的mtDNA D-loop高变区Ⅰ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对100头苏姜猪的mtDNA D-loop序列高变区Ⅰ进行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429 bp的有效序列,获得的序列中,AT含量为63.1%,GC含量为... 相似文献
87.
88.
89.
线粒体DNA具有母性遗传与进化速率快等特点,已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昆虫的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研究。本文介绍了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对线粒体DNA应用于鳞翅目昆虫系统发生和分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线粒体基因或区段在鳞翅目昆虫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0.
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为双翅目、寄蝇科、追寄蝇属昆虫,寄生家蚕后引起多化性蚕蛆病。研究家蚕追寄蝇的系统进化关系,有助于探讨其寄生机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家蚕追寄蝇的线粒体DNA(mt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mtDNA片段大小约1.5 kb,包括完整细胞色素b基因(cyto b)及其侧翼tRNA-Leu基因序列,序列结构与其它21个昆虫物种的同源片段序列结构基本一致,说明线粒体DNA基因排列和基因结构的保守性;家蚕追寄蝇mtDNA的Cyto b蛋白和tRNA-Leu基因的二级结构符合功能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维持一定的保守进化;双翅目昆虫不同蝇类mtDNA中的cyto b基因、tRNA-Leu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可保证构建蝇类系统发生树的准确性。基于包括家蚕追寄蝇在内的12个双翅目昆虫、5个鳞翅目昆虫、4个鞘翅目昆虫、1个直翅目昆虫的mtDNA cyto b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双翅目中蝇类的进化次序依次为狂蝇科、果蝇科、寄蝇科、蝇科、丽蝇科,寄蝇科与蝇科和果蝇科之间的进化距离较近;鳞翅目处于种系发生树分叉的起点,起源最早,双翅目处于种系发生树分叉的最末端,起源最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