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4篇
  免费   2476篇
  国内免费   3168篇
林业   4087篇
农学   2526篇
基础科学   2164篇
  5460篇
综合类   23044篇
农作物   1924篇
水产渔业   1558篇
畜牧兽医   13894篇
园艺   2045篇
植物保护   1916篇
  2024年   736篇
  2023年   2089篇
  2022年   2466篇
  2021年   2539篇
  2020年   1932篇
  2019年   2319篇
  2018年   1143篇
  2017年   1752篇
  2016年   2057篇
  2015年   2054篇
  2014年   2830篇
  2013年   2806篇
  2012年   3654篇
  2011年   3856篇
  2010年   3539篇
  2009年   3505篇
  2008年   3378篇
  2007年   3062篇
  2006年   2757篇
  2005年   2263篇
  2004年   1881篇
  2003年   1194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11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通过自制钾矿胁迫堆肥和常规堆肥,在模拟土培试验条件下,对土壤中微生物总群数量、有效钾含量变化进行测定,进而研究该堆肥对土壤中钾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堆肥后,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在培肥过程中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钾矿胁迫堆肥施入土壤后,有效钾含量由最初的200mg.kg-1增加到600mg.kg-1,与常规堆肥相比提高了数倍。同时在培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施钾矿胁迫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细菌和真菌含量在培肥后期占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钾矿胁迫堆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促进土壤钾素的循环,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12.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913.
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914.
【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存在含量差异的5个油茶无性系,待幼虫发育成熟后,测定不同无性系上幼虫存活量,并与茶果茶皂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油茶无性系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标志物种的影响。【结果】茶籽象存活量与茶果果仁内茶皂素含量的相关性为y=0.252 5x2–10.096x+107.47(R2=0.718 9),茶籽象存活数随着茶皂素含量上升而下降;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长林166和长林40号这2种高含量茶皂素无性系中茶籽象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与长林55号、53号、3号茶籽象肠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51个差异OTUs在高含量茶皂素组的茶籽象肠道内显著富集,分别属于黄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阪岐肠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915.
Ⅱ优131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不育系与恢131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16.
Ⅱ优明6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62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62是三明市农科所新育成的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恢复系,Ⅱ优明62于2004—2005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a区试平均产量达718.5kg/667m^2,比对照增产9.94%,2a均居参试组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1.63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居第1位。表现高产、抗病、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于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17.
分别对306个茶样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MATLAB软件对其蔗糖含量进行离群值分析;同时采摘茶鲜叶并加工成干茶检测比较三种糖类物质含量,以探讨茶叶中的蔗糖来源.结果表明:306个茶样中,果糖含量为未检出(<0.007 g/kg)~29.565 g/kg;葡萄糖含量为未检出(<0.009 g/kg)~1...  相似文献   
918.
为促进枇杷幼苗的生长,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抗性,本文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1,2,4和6 g·L-1)的壳聚糖和不同稀释倍数(0,50,100,150和2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壳聚糖和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光合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提高了枇杷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当壳聚糖浓度为2 g·L-1时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达最高值,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8.03%、25.66%、6.84%、49.25%、15.72%和83.75%。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仅100倍液处理时提高了叶绿素a含量。微生物菌剂50和100倍液处理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150倍液处理仅提高了POD活性,200倍液处理较对照无显著变化。故微生物菌剂100倍液处理效果最佳,枇杷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POD活性、SO...  相似文献   
919.
试验旨在研究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与鸡法氏囊灭活苗配合对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的影响,筛选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作为佐剂对鸡法氏囊灭活苗的最适免疫增强剂量。选用1日龄AA肉鸡14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ASPS-NE (L)组鸡注射32 g/L刺五加多糖纳米乳0.2 mL,ASPS-NE (M)组鸡注射64 g/L刺五加多糖纳米乳0.4 mL,ASPS-NE (H)组鸡注射128 g/L刺五加多糖纳米乳0.6 mL,单独法氏囊疫苗组每只鸡注射0.3 mL法氏囊疫苗,空白对照组每只鸡注射0.3 m 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鸡注射10 g/L黄芪精0.4 m L,空白纳米乳组鸡注射0.4 mL纳米乳,所有组均在第14 d进行首次免疫,21、28 d进行二免、三免。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纯疫苗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组相比,ASPS-NE (M)组、阳性对照组雏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将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作为佐剂与鸡法氏囊灭活疫苗配合使用能够促进鸡法氏囊灭活疫苗抗体产生,增加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2 (...  相似文献   
920.
单细胞蛋白(SCP)作为蛋白质的替代品,是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使用温室气体和废弃生物质等不同的有机氮源,并利用环境中的无机氮源生产单细胞蛋白,进而转化为动物饲料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对单细胞蛋白生产菌种及产量提高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原料和单细胞蛋白应用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单细胞蛋白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