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464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10篇
  179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589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纳米纤维素(NCC)为原料,先采用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氧化制备氧化纳米纤维素(TONC),再与不同链长脂肪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脂肪胺改性纳米纤维素,当脂肪胺为十二胺(DOA)、十四胺(TEA)、十六胺(HEA)、十八胺(OCA)时,分别制得DOATONC、TEATONC、HEATONC和OCATON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元素分析表明:脂肪链接枝成功,改性后纳米纤维素的晶形没有发生改变,为原有Ⅰ型晶型;接触角和分散性测试表明:随着脂肪链的增长,改性纳米纤维素表面的亲水性明显下降(接触角由65.8°上升至93.9°),而分散率由25.17%先降至11.97%,再升至71.71%。将1%的改性纳米纤维素添加到聚乳酸(PLA)中制得复合膜,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链的增长,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其中PLA/OCATONC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40.2 MPa和6.39%。  相似文献   
92.
【目的】近年来,硅对于的植物影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人们试图将硅确定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的“必要元素”。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对硅的吸收利用来增加植物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是当前农业和林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方法】以黄枝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罗田垂枝杉C.lanceolata var.luotian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纳米SiO2颗粒(0、1、2、4 g/盆)对杉木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叶片厚度、氮磷钾含量及其分配、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SiO2纳米颗粒对杉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之能更好的吸收养分,加强了氮磷钾含量的累积。且叶片的厚度也有所增加,在较低的浓度下,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机制、以及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地上的生物量也随着施入SiO2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我们的实验表明,SiO2纳米颗粒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加强对营养的吸收和提升叶片厚度,以及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来提高植物的生长机理,进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来提升产量。鉴于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多种积极影响,硅纳米材料将会为农林植物增产有重要的影响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
目前,溶液浇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常将纳米纤维素直接加入聚乳酸,导致制备的复合材料各项机械性能普遍降低。为了改善其机械性能,笔者采用聚乙二醇2000作为塑化剂处理纳米纤维素,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素/聚乙二醇三相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观测,力学性能分析和热稳定性分析来确定聚乙二醇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4%聚乙二醇2000的三相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纯聚乳酸发生了下降。而随着聚乙二醇含量逐渐增加至8%,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都出现了降低,而其热稳定性回升,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大约提升了5~6℃。同时,研究发现保持一定的聚乙二醇/纳米纤维素添加比例可获得分散均匀、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团聚现象明显减少。综上,经过一定量的聚乙二醇2000表面改性可促进纳米纤维素在聚乳酸中的均匀分散,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含有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的4种纳米乳液涂层AL-1(2%海藻酸钠+0.5%抗坏血酸+0.5%香草醛)、AL-2(2%海藻酸钠+0.5%抗坏血酸+1.0%香草醛)、CMC-1(2%羧甲基纤维素+0.5%抗坏血酸+0.5%香草醛)和CMC-2(2%羧甲基纤维素+0.5%抗坏血酸+1.0%香草醛)对即食鲜切猕猴桃切片在(5±1)℃下储存30 d的理化性质、抗氧化特性和微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3种配方和未涂层对照处理,AL-2配方保存下的猕猴桃片表现出较低的失重率和腐败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的增幅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降幅较低,微生物的生长较缓慢,涂层效果较好。因此,AL-2配方纳米乳液涂层具有延长猕猴桃切片保质期的强大潜力,可用于鲜切猕猴桃片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抑菌能力,本试验先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丙基菊粉(PI),丙基菊粉通过透析以自组装的形式合成了丙基菊粉纳米粒子(IPrN)。采用600 MHz1H-核磁共振(NMR)光谱检验丙基在菊粉的取代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动态光散射(DLS)观察纳米粒子的特征。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植物乳杆菌和IPrN进行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下观察到植物乳杆菌对IPrN的内化结果。通过共培养法中病原体的活细胞数和琼脂扩散试验的抑菌圈大小测定IPrN内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K88和鸡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测定菊粉或IPrN处理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和pH的变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蛋白酶K后进行抑菌圈试验测定植物乳杆菌是否以分泌细菌素发挥其抑菌能力,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来评估编辑细菌素的基因plan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丙基在菊粉的取代率为76.88 mol%,可观察到IPrN为球形粒子,直径为366.6 nm;通过Z-截面模式可观察到FITC的荧光在植物乳杆菌的中心处最强,表明IPrN已被内化;IPrN的内...  相似文献   
96.
60Co-γ辐照改性银掺杂纳米TiO2及光催化降解乙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且以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所负载TiO2的半导体材料(TiO2/ACF)对光催化降解冷藏环境中乙烯的影响,该文拟采用60Co-γ辐照制备纳米Ag沉积的TiO2/ACF (Ag-TiO2/ACF)光催化材料,在模拟园艺产品的冷藏环境中,进行了3种不同膜的光催化降解乙烯效果的研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后,60C0-γ辐照能使Ag颗粒较好地负载在TiO2上,TiO2均匀分散在ACF膜上而不发生团聚,且TiO2颗粒晶相改变、尺寸变小,有助于提高Ag-TiO2/ACF的催化效率.Ag-TiO2/ACF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效果用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描述;经辐照制备的Ag-TiO2/ACF薄膜比未辐照的TiO2/ACF和辐照的TiO2/ACF薄膜光催化降解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44%和37%.研究结果为TiO2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_3O_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o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_3O_4。能明显影响PCB77的降解速率,纳米Fe^0/Fe_3O_4投加比例为1:0.1、1:0.2和1:1时,PCB77的残留率分别为6.46%、10.23%和38.20%。溶液pH对纳米FFe^0/Fe_3O_4复合体系降解PCB77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溶液pH为6.8时,纳米Fe^0/Fe_3O_4复合体系降解PCB77的效果最好。纳米Fe^0/Fe_3O_4复合体系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的过程,随着PCB77残留率的减小,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同时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残留PCBs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方法,并为P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通过有机插层法对蒙脱土、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成纳米型蒙脱土、高岭土,并利用制备的纳米型高岭土、蒙脱土对溶液中铜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型蒙脱土和高岭土对溶液中的铜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相比而言,蒙脱土比高岭土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参数。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低于120 mg/L时,纳米型蒙脱土、高岭土对铜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9.5%和94.3%,对溶液中铜的去除率随铜离子浓度增加和溶液的pH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相似文献   
100.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壳聚糖分子内的-OH和-NH2易于进行化学修饰的特点,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引入功能性基团增加其溶解性和功能性,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是壳聚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结合纳米SiOx对壳聚糖的修饰改性及应用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改性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壳聚糖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