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2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林业   693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326篇
  560篇
综合类   3127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337篇
畜牧兽医   2821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娜 《乡村科技》2022,(4):129-131
以微生物数量作为衡量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的关键指标,采用试验测试方法分别判断有机质含量、环境温度、水分含量3项指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温度将取代水分成为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机质则一直发挥次要影响作用。温度偏低时,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延长,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小且逐步趋于稳定,真菌、放线菌数量减幅偏小。  相似文献   
42.
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S2,S4,S6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冻干菌粉后,在30 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殖。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乳酸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烟草秸秆(TS),以TS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CNC),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流变分析.结果表明,TS与64%的浓硫酸料液比1:15(g:mL)在45℃ 条件下反应60 min,CNC的产率为22.4%...  相似文献   
44.
探讨不同海藻寡糖生物肥处理对甬优1540水稻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性质、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 (66.7%海藻寡糖+33.3%胶质芽孢杆菌)、处理B (100%海藻寡糖)、处理C (100%胶质芽孢杆菌)、CK (清水对照),共施基底肥1次,叶面喷施3次。结果表明:处理B的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处理A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达到13.2%,处理B和处理C的增产效果分别为5.6%和10.9%。增施海藻寡糖生物肥的水稻籽粒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同时,处理B的根系土壤pH值最高,而酸杆菌的相对含量最低,呈显著的负相关。海藻寡糖和胶质芽孢杆菌对甬优1540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复合后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5.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产品。在养猪生产中,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猪肉及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家严禁在猪生产中使用抗生素,为了保证猪健康生长,需要寻找抗生素替代品或饲料加工方法解决此问题。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改善猪肠道健康,提高生猪生产效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发酵饲料及其对断奶仔猪、育肥猪、经产母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以及猪舍环境影响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发酵饲料在猪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 4种不同食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12个样品的16S rRNA,构建文库并测序,分析这4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受到食性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表现为杂食性(滇池高倍鲫) > 草食性(草鱼) > 滤食性(昆明裂腹鱼) > 肉食性(鳜鱼)。4种鱼类具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然而,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鳜鱼的优势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草鱼的优势菌群等。功能预测发现,鳜鱼肠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草鱼抗病潜力略高于其他3种鱼类;约氏不动杆菌(A._ 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 lwoffii)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可能有助于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而拟杆菌属中的某些菌群可能有助于宿主消化纤维素。综上所述,食性是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食性与肠道优势菌群之间的关联,探讨特异菌群的功能,可为研究鱼类营养代谢的微生物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通过采集昆明野生动物园里大熊猫新鲜粪便,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CMC−Na)进行选择性培养,刚果红平皿浸染初筛和DNS法纤维素酶活复筛,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同源性鉴定,并对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从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筛选到2株高效的纤维素分解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ZD1和MZ3(ZD1/MZ3),2个菌株发酵液纤维素酶活分别为277.58 U/mL和255.22 U/mL,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ZD1和MZ3发酵液中纤维素酶最大活力分别达339.48 U/mL和293.65 U/mL,较优化前酶活可提高22.30%和15.06%,最佳产酶条件为:CMC−Na + P、37 ℃、pH 6.8~7.2、36~48 h。  相似文献   
48.
为了精确分析双吸泵作液力透平叶轮内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对一个周期的非定常速度场进行动态模态分解(DMD),并结合Q准则,得到前4阶主要模态及其相应的时空信息。分析结果表明:DMD方法将叶轮内复杂的流场特征分解为动静干扰模态、基本模态和耗散模态。其中动静干扰模态占主导地位,频率为叶轮旋转频率,反映出叶轮内流动受静止部件干扰的流动特征,涡结构主要为点状涡和不连续的管状涡;基本模态频率为0Hz,反映出叶片流道几何特征引起的稳态流场特征,涡结构主要为连续的管状涡;3阶及4阶模态为耗散模态,反映出叶轮内流动受静止部件干扰,在叶片上产生的流动分离及不稳定涡结构脱落的特征,以片状涡和不连续的管状涡为主。在特定频率下DMD方法可以对叶轮流场结构进行分解,能够清楚地分析双吸泵作液力透平叶轮内复杂流场的非定常特性。  相似文献   
49.
将1600只1日龄健康雏鸭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试验分组1和试验分组2,每个试验分组各有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试验组再分4个重复栏饲养,进行添加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的饲养试验,试验时间42d。试验结束后,每组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2只(每组8只)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鸭进行屠宰,立即剖腹取出肠道,结扎取样部位,于实验室内无菌采取空肠中部食糜以备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大蒜素的基础上,添加XOS仍能明显降低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的数量,表现出同体外试验一致的效果。添加100g/tXOS与其他有益添加物配伍后,仍能明显降低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但在增加乳酸菌的数量方面表现还不一致,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孔磊 《水利渔业》2007,27(3):116-116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解氧。一般来讲,施传统有机肥,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