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59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保靖黄金茶-优质红茶适制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靖黄金茶是一个拥有众多品系的资源,本文从已审定并登记的黄金茶1号作为材料,从影响红茶品质的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入手,通过其制作红茶产品,与其它适制红茶品种的样品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黄金茶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进一步揭秘保靖黄金茶适制高档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282.
刘章才 《农业考古》2012,(2):160-164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英国人正是直接与间接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成为嗜好饮茶的民族。作为世界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英国红茶文化举世闻名,但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转变:先是偏重绿茶,后来发展为偏重红茶。角山荣与陈文华等学者曾对这一问题有所关注,(1)但因学术旨趣所在,并没有详加论述,笔者不惴浅陋,拟对该问题进行一系统梳理,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83.
为探明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武夷岩茶工艺与传统工艺制作红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汲取了红、绿茶初制工艺之精华,巧妙、合理、科学运用该传统工艺制作红茶,可以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红茶品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4.
红茶归来的热潮如火如荼,放眼神州产茶大地,红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在主要茶区攻城拔寨,上演一出红配绿的茶界大戏。在这轮红茶大潮中,不得不提起2010年横空出世的信阳红。本是名优绿茶信阳毛尖产区的信阳因缘际会创制出"信阳红",让人错愕,让人惊叹,让人不解。本期本刊邀请到和君咨询茶事业部合伙人蒋同为我们解读他眼中的"信阳红"。  相似文献   
285.
286.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287.
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酶对大叶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茶样的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添加200 U·mL~(-1)和250 U·mL~(-1)纤维素酶的处理1和处理2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显著性明显,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的咖啡碱含量高,添加浓度为12 U·mL~(-1)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最高,结合感官审评发现,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处理的6号茶样的滋味鲜醇,汤色红明亮,润,有金圈,品质最优,其次是5号茶样。  相似文献   
288.
采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并结合感官审评,对3种不同萎凋工艺的山东红茶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工艺的红茶均有较好的响应,可有效区分不同萎凋程度的红茶,且第7、9、2、6和8号传感器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萜烯类和硫化物、芳香型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醇类和烷类对茶叶香气贡献较大。这几种成分可能是引起山东不同季节红茶品质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表明重萎凋工艺制得的山东红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289.
红茶变温发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红茶发酵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茶发酵主要是由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三者组成的复杂反应。其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是茶黄素(TF)生成和积累的决定步骤。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一级反应,应用 Arrhenius 方程对温度与 TF 量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高温或低温的恒温发酵均不能获得更多的 TF,只有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发酵才能达到 TF 最高量,从而提高红茶的品质。红茶生产经验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290.
三十五年来茶叶科研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建国卅五年来我国茶叶科研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茶树生长发育的特性与引种试验、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品种选育与组织培养、茶树栽培技术及其与土壤、营养及水分条件的关系,茶树病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茶类与茶叶加工技术,茶树光能利用与物质代谢,茶叶化学成分与红、绿茶品质的关系,茶叶的药用价值,茶籽的工业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