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59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一、前言红茶在冲泡冷却后会出现“冷后浑”现象。“冷后浑”的出现虽然能表征红茶内含物丰富,品质优良,但对于利用红茶制造罐装茶水和冷溶速溶茶来说,却是需要加以避免的现象。通过各种转港方法在短时间内使茶水澄清,这是不难办到的事情。如何使红茶水的澄清度保持一定的货架期是个不易攻克的难题,而怎样预测红茶水在未来某一时间的浑浊度则是必需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如何预测红茶水贮藏期问题上,邓凡等人曾作过尝试,他是采用黄福南提供的“半经验法”,根据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总和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应用Arrhe-nius图得到…  相似文献   
182.
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黄观音红茶)及4个高氨基酸红茶(竹海金茗、金玉仙茶、黄金芽红茶、恒盛红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差异.结果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滇红26种,祁红19种,宜红34种,英红30种,双丰红茶17种,香凝红29种,金观音红茶34种,黄观音红茶23种,竹海金茗20种,金玉仙茶16种,黄金芽红茶20种,恒盛红茶24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物质是红茶特征性香气物质.初步探讨了香气成因,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相结合,得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红茶香气的特异性.花香型红茶香气中含有较多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等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高氨基酸红茶中含氮化合物如2-乙酰吡咯、喹啉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3.
草创于北洋政府时期的祁门茶业改良场,是中国传统制茶叶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吸收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并向现代制茶工艺转化的重要标志,多位专家接棒努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制茶业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建设标准化示范性茶园和按现代模式进行茶园管理;购置制茶机械和引进新工艺制作茶叶;开展高级技术人员培训和技工人才培养;联合金融业创办合作组织和转变经营方式;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产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4.
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静峰 《中国茶叶》2006,28(3):9-10
广西是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8万亩),产量2.48万吨,比2004年同比增长4.5%和2.5%,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第九位。广西“十一五”规划把茶叶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近年来,广西茶叶生产稳步发展,产品结构逐步优化,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达到30%,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5.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186.
在传统五香牛肉干制作配方和工艺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将毕节高山生态有机红茶添加到毕节市威宁黄牛肉中,制作高山生态有机红茶风味牛肉干,通过对加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了影响高山生态有机红茶风味牛肉干制作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山生态有机红茶添加到牛肉的方式以红茶抹茶撒拌效果最好,烘烤时喷淋茶汁浓缩汁其次,在复煮时加入茶叶比从初煮时加入茶叶口感和风味评分较高,同时得出各类添加方式的最适红茶添加量。  相似文献   
187.
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5 0年来 ,人们致力于红茶发酵中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茶色素的研究 ,认为这是制茶发酵中形成茶叶品质的主体生化变化。形成的茶色素 (TFs和TR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现以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原料 [1~ 4]。此外红茶色素还在食品着色剂、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述 ,旨在为茶色素的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Bokuchava等 [6] (1 95 1 )指出 ,作为制茶…  相似文献   
188.
目前国内外对茶叶的品质评价基本采用人工评审的方式,在评价茶叶的色泽时,结果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误差.为了保证评审时的统一标准,为茶叶色泽类型评定提供数字化依据,本文基于GA-BP算法对红茶的干茶、汤色、叶底色泽分类进行了研究.以高精度的色差仪的测试结果作为基础颜色数据来源,通过遗传算法(GA)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89.
《茶世界》2008,(9)
2008年8月28日,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州晚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在《福州日报》社9层隆重地举行了颁奖典礼。茶界泰斗张天福等相关名人、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此外,奥运圣火传递3名火炬手陈华棣、罗泽枝、雨竹等也参加了颁奖典礼。据悉,本届大赛本次大赛从2008年4月18日开始至2008年8月28日截止,历时4个多月,累计入围投稿达300多篇,网络投票接近10万,文章网络总点击率超过30万。  相似文献   
190.
云南红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云南红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采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红茶的竞争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云南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