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0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21篇
综合类   52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松鼠和星鸦会选择具有萌发活力的红松种子贮藏在地被物下,在红松球果内种子只有73.2%可食用的情况下,松鼠和星鸦选择贮藏的红松种子100%饱满可食用,其贮藏行为有利于红松种子逃避其他动物的捕食.萌发实验表明,松鼠和星鸦贮点内的红松种子超过60%可萌发出红松幼苗,远远高于自然状态下红松种子的萌发率(41.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黄菠萝与红松不同混交生长的影响,以及分析了二者混交林种间的树冠结构关系,以此制订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效果,并与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40年生人天混红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未透光群落增加了8.0%和24.0%,但较天然次生林群落却分别下降了18.2%~27.0%和6.1%~16.2%,半透光抚育更有利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恢复;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较未透光群落提高了3.38%和20.8%,与相应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70%~8.66%和6.69%~26.98%,也是以半透光抚育方式恢复效果好;全透光、半透光和未透光群落的物种均匀度相近(变化幅度在0.02%~10.7%之间),但三者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有较大的差异性(变化幅度依次为-5.2%~18.2%、4.9%~30.8%和-5.2%~12.6%),半透光抚育群落物种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分析了黑龙江省林区对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果林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好、市场风险小且长期稳定的树种和林种,以解决林地经营中长期收益和近期生计问题.因此,培育红松无性系果林与阔叶混交有着广阔的市场经济前景,从发展黑龙江省林区产业经营的角度探索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实践证明:嫁接母树的结实株数、结实率、公顷产种量、种子千粒重等9项种实性状均优于实生母树,关键种实性状指标结实率、公顷产种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出仁率分别是实生母树的3.67倍、2.74倍、1.16倍、1.02倍和1.12倍.  相似文献   
16.
红松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测定与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在观测期间(2003年5-9月),红松林分林冠截留量为103.48mm,占同期降水量的26.19%;降水按以下比例被再次分配:穿透降水68.16%,林冠截留26.19%,树干径流5.65%。利用Horton改进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分表征林冠吸附容量的参数Ic*m=2.387mm,大于该地区针叶树种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吸附容量;表征区域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α=13.9%。2个参数较好的解释了红松林冠截留吸附、湿润与蒸发机理;红松林冠截留率随降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快变期(截留率>30%,降水量<15mm)、渐变期(截留率30%~18.67%,降水15~50mm)和稳定期(截留率<18.67%,降水>50mm)3个阶段,红松林冠稳定截留率为18.67%。红松林冠截留构成中吸附截留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探讨丹东地区冬季不同种源红松叶片细胞膜受到的伤害及其光合作用,对3个种源红松幼林在丹东冬季的叶片电导率和叶绿体色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牡丹江种源的叶片电导率11.22%,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3个种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红松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以及俄罗斯的布列雅河、阿尔穆河流域和远东沿海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及日本国的本洲岛高山地带,垂直分布在海拔500~1200m之间。红松是我国东北林区特有的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其松籽也具有较高的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苗雅杰  殷秀琴 《林业科学》2005,41(2):204-209
红松 (Pinus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是我国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 ,对于红松阔叶混交林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主要侧重于植被、鸟类、兽类及微生物等方面 ,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很少。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担负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任务 (张荣祖等 ,1980 ;路有成等 ,1994 ;Lodgeetal .,1994 ;傅必谦等 ,2 0 0 2 ) ,它们的组成、数量及动态变化等都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 (北右三 ,1977)。笔者对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士壤动物群落进行 2年的研究 ,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与环…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进行分析,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种内种间竞争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总体来看该林分处于强度混交向极强度混交过渡的状态,单一树种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较少,大多与其它不同树种混交;各树种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针叶树种较占优势,阔叶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树种又有受压树种;林分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