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43篇
  1467篇
综合类   1242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红壤旱地花生抗旱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在花生主产区红壤旱地上田间抗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旱措施对花生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产量依次为喷施壮根促花保果剂>促根剂基施>配方施肥>稻草覆盖>对照。  相似文献   
982.
论述了南方红壤低丘岗地奶杏种植业的意义,种植布局,策略与模式,投入产出分析。  相似文献   
983.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984.
银杏幼树施用石灰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种植在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红壤上的银杏幼树施用石灰,不仅能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而且极显著地增加幼树高度,茎围和分支数;同时也增加主枝叶片数和单叶干重,并推迟落叶时间。  相似文献   
985.
研究表明,接茬早玉米比套播早玉米生长发育速度快、生育期提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均较套种早玉米好,而经济系数方面则比套种早玉米稍低.套种晚玉米可使晚玉米生长发育时期提前约10d,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比接茬的晚玉米表现要好,从早、晚玉米比较看,早玉米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均优于晚玉米.在效益方面,"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986.
改良剂对复合污染红壤中镉锌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红壤上小油菜生物量、Cd与Zn吸收量、土壤Cd、Zn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无污染红壤小油菜的生长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的生物产量,同时明显降低小油菜对Cd、Zn的吸收浓度。改良剂单施的效果是有机肥>石灰>海泡石,而有机肥和石灰配施或3种改良剂配合施用优于单施。改良剂降低复合污染红壤Cd、Zn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改良剂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施用改良剂,土壤Cd、Zn转变为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与植物生长有良好相关性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减少;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约2个单位,施用海泡石和有机肥使土壤pH增加1.2个单位以上。  相似文献   
987.
不同轮作措施下瘠薄红壤中碳氮积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期田间试验 ,观测不同恢复利用模式下物质循环和瘠薄红壤中有机碳、全氮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的恢复利用模式下植物生物量、有机质归还量以及氮素平衡状况都有明显差异。如果林粮轮作处理配合合理施肥 ,可使地上部植物生物量达到纯林处理的 75 %~ 10 0 %水平 ,有机质的归还量相当 ,氮素处于盈余状态 ,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作物的生产力不断增加。不同模式利用 11年后 ,纯林处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达到 14~ 16g·kg-1,全氮含量达到 1g·kg-1以上 ;林粮轮作处理的相应值为 9~ 11g·kg-1和 0 .6~ 0 .9g·kg-1;常规耕作处理为 7g·kg-1以下和 0 .6 g·kg-1以下 ;这分别是目前较高熟化程度、中等肥力、低肥力红壤旱地的含量水平。采用较合理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措施 ,瘠薄红壤或低肥力红壤的肥力可在 10年左右时间恢复到中高度熟化水平。因侵蚀造成大量损失可能是旱地红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瘠薄红壤恢复利用后有机碳的积累量大大增加 ,表明其在固持大气CO2 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8.
红壤旱地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红壤旱地玉米合理的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其进行了施用效果的研究,结合表明,较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例为25-50%有机肥加75%-50%化肥,合理的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89.
红壤丘陵区茶园土壤剖面特性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年对江西省遂川县高、低产茶园土壤的剖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有效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容重较轻,土壤颗粒构成砂粘粒多、粉粒少,壤质土壤及丰富的土壤有机质等是红壤丘陵区高产茶园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土壤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90.
大豆不同品种对磷胁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来源的8个大豆品种对南方酸性低磷红壤的适应性,并初步分析其磷效率的机理。试验表明:生物学产量、经济学产量、总体磷效率和磷吸收效率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从吸收效率(以吸磷量为标准)来看,BX10属于磷高效、不敏感品种,BD2、GD1和GD3属于磷低效、敏感品种,而BX11、BD1、GD2和GD4则表现不稳定。供试大豆总体磷效率(以生物量为标准)与磷吸收效率表现趋势基本一致,而磷利用效率并没有显著的品种差异。在本试验中,总体磷效率主要取决于磷吸收效率。此外,磷吸收效率较高的品种,其根长和根表面积并没有优势,供试大豆对土壤磷的吸收效率可能受其它根系性状,如根构型和根分泌物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