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5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林业   385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123篇
  2142篇
综合类   1898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71.
低丘红壤稻田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晓富  郑寨生 《浙江农业学报》1995,7(5):347-351,418
以甲籼9248、晚籼浙选优3号、晚杂汕优10号和协优46为供试品种,于1991年和1994年在低丘红壤稻田进行氮肥不同施肥时期与用量配比。结果表明:低丘红壤稻田在一季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施保花肥、粒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2.
通过比较单一Brachiariadecumbens草地与B.decumbens-Calopogoniummucunoides混播草地,笔者运用氮平衡和过程定位方法探讨了改良巴西萨利得斯放牧系统氮循环的主要途径,两种方法均表明单一禾本科草地土壤中流失的氮,可以通过引入豆科植物而得到补充,豆科植物在系统中的作用就是增加共生固氮和加强凋落物及根物质的净矿质化作用,增加土壤有效氮从而获得氮正平衡,后者的曩  相似文献   
73.
四川紫色丘陵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与临界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横断面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半干旱地区甘肃榆中北部中连川流域取一横断面,根据地形部位与利用条件布设11个测点,用土钻法监测土壤水分剖面分布与动态,测深到5m。各立地条件年内4月到12月土壤水分动态趋势多样。流域横断面的土壤湿度均较低,2~5m平均值一般都小于10%,其中以坡地苜蓿与半阳坡柠条林地最干燥。该地区土壤干燥化层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存在于人工植被,也存在于天然植被。径流富集叠加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隔坡水平梯田是其重要途径。退耕还草中要考虑各类草地的比例、苜蓿种植的适宜规模及其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75.
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也叫毛条、白柠条、牛筋条,为豆科锦鸡儿属的落叶大灌木,高3~5m,冠幅3~4m,枝条粗壮通直。分布范围广,抗旱性能强,柠条的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生长旺盛,抗旱耐寒,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无论荒山、沟壑、沙丘、沙滩、甚至岩石裸露的地方都能生长,我国西  相似文献   
76.
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系统研究流域在植被稳定恢复期1种乔木、4种灌木和9种草地植被类型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乔灌植被类型的叶片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当年的新生枝条,新生枝条则明显高于枝干;乔木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氮磷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灌木植被类型,灌木植被类型则高于草地植被类型;乔木的氮养分循环速率是0.789,灌木为0.742,草地为1.000;乔木P2O5循环速率是0.881,灌木为0.758,草地为1.000。乔木的氮养分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508.5 kg/km2,草地为597.0 kg/km2;乔木的P2O5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423.0 kg/km2,草地为531.0 kg/km2。  相似文献   
77.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畜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当地人们观念落后,知识匮乏,忽视了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超载放牧、滥垦滥伐的现象相当严重,加之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区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着该区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3种豆科牧草山地红壤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地红壤中对印尼大绿豆、印度豇豆和白扁豆等3种豆科牧草进行适应性种植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印尼大绿豆具有生育期长(201d),鲜草产量高(59774.4kg/hm^2),粗蛋白含量高(16.92%),生长表现良好,饲用价值高特点,便于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9.
银杏是我国独存的孑遗植物,是集种用、叶用、材用于一身的珍稀名贵树种.银杏实生树高大雄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树叶奇丽秀雅,具有防火耐烟,抗核辐射和有毒气体的特性,有着较高的防护、绿化、美化功能.其种子药食俱佳,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0.
有机肥对苜蓿产量及红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亚热带红壤地区研究有机肥(Ⅰ基肥、Ⅱ基肥+石灰、Ⅲ基肥+猪粪、Ⅳ不施肥)对苜蓿产量及红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普遍提高苜蓿鲜草产量(P〈0.01)。处理Ⅱ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肥处理可提高苜蓿鲜草产量14.52%(P〈0.05)。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P〈0.05),但全钾含量则减少,其中第Ⅲ组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第Ⅱ组对速效养分的增加高于第1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