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6篇
  41篇
综合类   366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氮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个庞大家族,虽然目前该类抗生素已发展至第4代,但其共问缺陷“耳毒及肾毒”却并无减小。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 新霉素类:新霉素、巴龙霉素、利维霉素。  相似文献   
62.
63.
广东水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现状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探索大肠埃希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琼脂梯度稀释法测定251株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和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耐药较严重,鸭源和鹅源的耐药率分别为81.58%和75.43%,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5%和54.86%,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其中鸭源的菌株耐药率仅为1.32%。PCR方法检测显示,aadA1和aph(3′)-1检出率较高,为84.6%和91.9%,表明携带aadA1和aph(3′)-1耐药基因的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在广东地区呈流行趋势。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耐药基因rmtB的携带与4种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耐药基因rmtB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株的产生起重要的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广东地区水禽大肠埃希菌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提供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64.
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5.
许为群 《水产学报》1991,15(3):193-196
从水产品加工场长期堆放虾壳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分解虾壳有较高活力的菌株。对该菌株(ST90-5)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此菌为放线菌(Streptomyces sp.)。这一菌株是用甲壳质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中筛选出来,培养基成份为Na_2HPO_4、KH_2PO_4、NH_4NO_(?)、MgSO_4·7H_2O、FeSO_4·7H_2O、CaCl_2、甲壳质、微量金属盐。该菌株产酶最适条件为pH7、温度30℃、120r/min旋转摇床培养4—7天。经过发酵的培养液测定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6.
酸性蛋白酶软化紫貂皮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种最新的酸性蛋白酶-537,3350,537与3350各5活力单位/ml合并使用软化紫貂皮,在温度38℃、pH=2.5 ̄2.8条件下,537与3350各5活力单位/ml合并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
68.
黑荆树皮单宁不同级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黑荆树皮单宁进行醇沉纯化和溶剂萃取分级,可得到分子量分布范围不同的单宁级分。各级分对5种水解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抑制能力与抑制剂常数Ki值有关,分子量大的单宁级分,Ki值小,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同时,证明了黑荆树皮单宁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69.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菌核病是我国油菜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本试验利用HIGS技术将核盘菌中关键致病基因SS1G_08218 (OAH)的干扰片段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获得含有siRNA的转基因油菜植株,研究HIGS介导的SsOAH基因沉默对油菜抗菌核病的影响。接种核盘菌后的抗病鉴定结果表明,SS.OAH.RNAi转基因油菜植株对核盘菌抗性增强;R18、R25和R36株系叶片接菌后病斑部位核盘菌菌丝内的OAH基因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证明siRNA在转基因油菜中成功表达;在添加了转基因油菜叶片提取物的培养基上培养的核盘菌扩展面积显著小于野生型,分别降低35.29%、21.98%、31.53%,且菌丝生长显著迟缓,扩展长度较短,分支少,生长过程中发生断裂,生长异常,将其接种于正常的野生型油菜后,其致病力明显下降;对转基因油菜叶片接种核盘菌后观察发现,叶片上的菌丝扩展较为稀疏,生长受阻,侵染垫形成受到抑制,暗示在油菜中表达OAH基因的干扰片段影响了菌丝生长和扩展;进一步检测其病斑组织中的草酸含量发现,接菌36 h、48 h后转基因油菜病斑组织中的草酸含量为391μg g–1、446μg g–...  相似文献   
70.
目前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中MYB基因参与的花青素研究较为深入, 但对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安全的糖苷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loids, SGAs)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LrAN2是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中的MYB基因, 与黑果枸杞果实中花青素的积累有关。本研究以野生型大西洋、2种转LrAN2大西洋株系(LrAN2oe#66和LrAN2oe#200)为试验材料, 检测不同组织中的花青素和SGAs含量, 并对SGA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pH示差法检测花青素发现, 仅在转基因植株(LrAN2oe#200)叶片中检测到一定量的花青素(12 mg 100 g-1 FW)。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SGAs发现, 3个材料不同组织SGAs含量变化为叶片>薯皮>薯肉。薯皮中的SGA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薯肉中LrAN2oe#66的SGAs含量较对照降低、LrAN2oe#200对照显著增加1.3倍, 但未超出安全标准(0.2 mg g-1 FW); 叶片中LrAN2oe#66的SGAs含量较对照增加1倍、LrAN2oe#200较对照显著增加3.8倍。qRT-PCR分析基因表达量发现, StHMG1StSGT2基因受到LrAN2基因的调控在转基因植株中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对马铃薯植株中花青素含量的积累具有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解析马铃薯资源中花青素及SGAs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