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1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林业   726篇
农学   927篇
基础科学   234篇
  531篇
综合类   5756篇
农作物   1084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1837篇
园艺   1450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44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02.
杨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桃(Averrhoa arambola L.)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本试材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分场种植的3年生盆栽马来西亚甜杨桃,砧木为酸杨桃。在杨桃的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开花数量和时间较一致45株为试材,再选择受精时间一致的果实做标记。采样时问从开花后(2003年7月15日)至杨桃充分成熟(2003年10月25)。测定杨桃果实中的糖(蒽酮比色法)、有机酸(HPLC法)、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和单宁(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3.
龙眼耐寒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龙眼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忌冻,是限制龙眼地理分布的首要因素。我国龙眼主产区多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地区,但在广东、广西、福建北回归线以北的一些龙眼产区,也曾出现10~30年一遇,较为严重的寒冻害;我国若干北缘产区,其寒冻害则较频繁地出现。重庆三峡库区属我国龙眼经济栽培的内陆最北缘区,2001年12月22—24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江沿岸的江津、涪陵和万州天城等地出现较明显的低温霜冻天气,  相似文献   
104.
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40℃、45℃、50℃3个梯度高温短时间处理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探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短时间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增强。11月3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负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高于对照;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处理相同,具有正调控效应,只是前者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即淀粉向可溶性糖的快速转变是高温解除休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5.
一般转地包装固定纱盖方法是在纱盖的四角分别钉上4个钉子,这种作法既费时间,操作起来又很麻烦.如果杷纱盖的四角分别钉上4个小钉(4分钉),蜂箱前后与纱盖上小钉相对的位置错开3cm各钉两个钉子,以不影响盖大箱盖为准.取4根18cm长的22号铁丝,铁丝一头固定在纱盖上.  相似文献   
106.
莫允功 《中国蜂业》2005,56(6):22-23
中蜂要进行产业化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蜂的运输问题.而中蜂运输与意蜂运输确实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中蜂蜂群对转运较难适应,人们普遍认为,中蜂只适宜小转地或定地饲养,能否适应转运,如何转运才安全?我认为还应由客观事实来证明.  相似文献   
107.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苹果(Malus pumila) ‘长富2’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套袋对果皮色素及果肉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果果皮色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具有同对照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 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 摘袋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 且花青苷积累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套袋主要降低了果实中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 果糖和葡萄糖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8.
胡颓子别名 :羊奶子、半春子、报春果。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山区 ,近期笔者 ,在越城岭西麓的金紫山脉、猫儿山和越城岭部分区域的调查中发现 ,胡颓子在海拔 5 0 0~ 1 0 0 0 m的山林中分布极为广泛 ,野生资源丰富 ,若能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进行驯化栽培 ,将对山区野生果树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的意义。1 开发与利用价值胡颓子果实的营养价值极高。据测定 ,酱果含水 85 .3% ,油 5 .96% ,蛋白质 4.2 6% ,氨基酸总量 31 2 .38mg/1 0 0 g,单糖和寡糖 2 0 5 mg/1 0 0 g,有机酸总量 4.5 6% ,属低糖型水果 ,适宜当今人们对高营养低热…  相似文献   
109.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10.
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邱龙新 《食用菌》2003,25(1):8-9
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研究了依次用水→草酸铵→氢氧化钠浸提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条件。实验确定了用水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为3h;用草酸铵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3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用NaOH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