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7篇
  29篇
综合类   21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油炸薯条需要具有明亮均匀的色泽,马铃薯生育期内块茎基部或顶部发生的末端糖化会使油炸薯条呈现出褐色末端。分析块茎中与末端糖化相关的成分含量和色泽参数,结合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GGE)模型筛选抗末端糖化薯条加工型品种,为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8个品种(系)分别种植于2个不同生态类型区:河西灌区(永昌)和高寒阴湿区(渭源)。收获后分别储藏于常温(20℃)、低温(4℃),分别于15 d和60 d测定块茎基部与顶部的淀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炸条后检测薯条基部和顶部色泽,评价块茎糖化末端类型。分析试点、品种、储藏条件及其互作效应对块茎末端糖化的影响,结合GGE模型分析参试品种(系)末端糖化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永昌试点中有6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5个基部糖化, 1个顶部糖化。渭源试点中, 9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4个基部糖化, 5个顶部糖化。永昌试点品种(系)基部和顶部色差平均值低,...  相似文献   
292.
以稻草秸秆为纤维素原料,利用稀盐酸对其进行预处理,再用烧碱调节起始pH值,利用自制纤维素酶液进行酶解,得出稻草纤维素降解糖化的较优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最优降解条件纤维素水解液发酵产乙醇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在盐酸浓度2.5%、温度126℃、固液比(g/mL)1:3的条件下处理1h后,在温度为55℃、起始pH值为5...  相似文献   
293.
玉米芯酶解糖化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木聚糖酶酶解玉米芯的最适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利用木聚糖酶对经2ml/LHCl预处理的玉米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酶解糖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5.2的Na2HPO4一柠檬酸缓冲体系中、木聚糖酶用量150IU/g玉米芯、酶解温度45℃、摇床转速120r/min、酶解时间12h,酶解液溶出还原糖量、总糖量分别达到42.35%和46.59%,其中预处理溶出还原糖量、总糖量分别为21.69%和30.00%;且在最适酶解工艺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294.
降糖食品种类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而日益丰富,但降糖食品市场凌乱不堪。需要用血糖检测方法对排除非法添加药物的降糖食品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了指尖(或静脉)葡萄糖、尿糖、动态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临床监测的异同,并对血糖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5.
糖化率为指标对比白腐菌I.lacteus C与G.lucidum E、褐腐菌Fomitopsis sp.IMER2与P.cocos F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处理效果差异很大,白腐菌预处理效果优于褐腐菌,木质纤维素网状结构中木质素去除比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利于提高糖化率。I.lacteus C预处理优势明显,处理30 d糖化率最高,比对照提高135.7%,达62.0%;G.lucidum E处理后仅20 d样品糖化率提高,达42.1%;Fomitopsis sp.IMER2处理后糖化率稍有提高;P.cocos F处理降低糖化率。进一步研究发现I.lacteus C通过改性玉米秸秆提高糖化率:处理30 d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提高287.5%,转化率提高178.3%。  相似文献   
296.
王贤  张苗  木泰华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256-261
为了综合利用甘薯淀粉工业废渣,本研究以甘薯渣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并对其同步糖化发酵工艺(SSF)进行优化。研究同步糖化发酵时影响酒精发酵工艺的9个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显著因素,并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用最陡爬坡途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其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影响酒精发酵工艺的显著因素为糖化酶、接种量和发酵温度。酒精发酵优化最佳参数为:α-淀粉酶8U/g,液化时间1.5h,液化温度90℃,硫酸铵质量分数0.15g/100g,pH值4,发酵时间36h,糖化酶151U/g,接种量0.3%,发酵温度36℃。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得到的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7.15%,接近理论预测值16.95%。优化后的工艺可为甘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9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降解纤维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酸法降解纤维素的优化结果是水解温度在糖化过程中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硫酸浓度,再次是液固比,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水解时间。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为水解温度为100℃、水解时间2 h、硫酸浓度2%、液固比20∶1。酶法降解纤维素的优化结果是水解时间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温度、液固比,影响最小的因素是pH值。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水解时间22 h、纤维素酶浓度1.2%、酶解温度45℃、液固比20∶1、pH值4.8。两步糖化还原糖总得率为19.88%。  相似文献   
298.
不同添加剂改善甜高粱青贮质量及其降解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青贮甜高粱的生物降解特性,克服木质纤维抗降解屏障,该研究比较了纤维素酶(CT组)、木聚糖酶(XT组)、瘤胃液(RT组)和沼液(BT组)4种添加剂对其青贮质量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动态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表征方法评估不同添加剂在青贮过程中的强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青贮发酵期间,4种添加剂均能使青贮pH值显著下降至4.3以下(P0.05),乳酸占总有机酸比例始终高于0.58,乳酸与乙酸比值始终高于2.0,均达到优良青贮发酵品质(除90 d时RT组);其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在青贮pH值下降、减少氨氮和乙酸含量、增加乳酸含量等方面更具优势。青贮90d时,4个添加剂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原料(P0.05),纤维素含量和生物降解潜力均显著高于原料(P0.05);其中BT组的木质纤维组分降解效果最好。结构表征分析发现,青贮过程中添加沼液和瘤胃液均能有效瓦解甜高粱茎秆的抗降解屏障结构,使微观表面出现孔洞和裂缝,纤维素相对结晶度指数显著下降。上述组分和结构的联动变化显著提升了青贮甜高粱的降解能力。BT组和RT组的酶解得率明显高于CT组和XT组,尤其添加沼液长时间(90 d)青贮发酵后的酶解得率最高,生物强化作用效果最好,瘤胃液次之。总之,4种添加剂均能通过有机组分重组优化、木质纤维结构"正向"演变等方式改善甜高粱的青贮质量,提高生物降解能力。结合添加剂成本投入、方便易得、废物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实际生产中选择资源量较为丰富的沼液进行添加,既可同步实现甜高粱跨季贮存与生物强化,也为沼液减排和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9.
大麦β-淀粉酶的遗传和环境变异及其与麦芽品质的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β-淀粉酶活性是啤酒大麦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它与麦芽糖化力存在着密切关系。β-淀粉酶活性不但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控制,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环境和栽培措施。本文还阐述了大麦β-淀粉酶的酶学特性及其遗传和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300.
ACC-1-1和ACC-1-2再生株系由来自马铃薯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品系AC142-01(2n=2x=24)和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的一个无性系C9701(2n=2x=24)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经鉴定为体细胞杂种。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染色体计数显示,ACC-1-1为混倍体,ACC-1-2为八倍体。两个株系均能正常开花但花粉活力较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显示,两个系在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均出现广泛的异常染色体行为,可能是花粉活力低的原因。青枯病接种鉴定表明,ACC-1-2对青枯病表现为高抗,而ACC-1-1表现为中感,同时这两个株系均具有"低温糖化"抗性,证明体细胞融合加上适当选择可以有效聚合有性杂交不亲和双亲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