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939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5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生境中稻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菊酯类农药对水稻螟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引起稻飞虱的更大发生。作者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对稻飞虱高效的噻嗪酮等杀虫剂和对稻飞虱不同抗感水平的水稻品种组成不同的化学、品种环境,系统观察稻飞虱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农药,稻飞虱种群增长量不一样。同一农药,不同水稻品种,稻飞虱的发生亦不同。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用到感虫品种上,有利因子重叠,稻飞虱的发生量最大;用到中抗品种上,有利因子与不利因子重叠,有效地抑制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先将溴氰菊酯喷洒到感虫品种上,10天后再用噻嗪酮,两个有利因子重叠后再加一不利因子,仍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  相似文献   
42.
扑虱灵复配剂型研究及应用前景王跃龙(湖南化工研究院长沙市410007)扑虱灵(噻嗪酮)是早于1983年就在日本获准登记的一个农药新品种。该药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同翅目害虫如飞虱、叶蝉、粉虱、蚣壳虫类等若虫活性高。但该药剂施后3~7...  相似文献   
43.
《广西植保》1995,(2):33-36
广西《稻飞虱监测与治理》1992~1994年总结报告稻飞虱是我国水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近一、二十年来发生范围扩大,重发生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特别是1991年全国范围内严重暴发,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心和财政部的支持下,1992...  相似文献   
44.
通过1992-1993年在我省12个县14个点对稻飞虱天敌种群调查及作者多年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初步鉴定出天敌122种,隶属于30科。天敌数量总是随着水稻的生长,稻飞虱的增加而增加,在稻田里起着长期捕食飞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植物医生》2006,19(4):38
近年来,东南亚不少地区稻飞虱逐年加重发生,我国江苏一带灰飞虱频繁暴发成灾。2005年,越南褐飞虱发生还不严重,但2006年其北部已开始成灾。稻飞虱生物型近年来演变较快,现已出现5种生物型混合发生的态势,且高致害力的生物3型稻飞虱普遍存在,稻飞虱抗药性也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7.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48.
2006年,我县水稻暴发了严重的稻飞虱危害,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损失之重、虫量之高以及第3代、第4代连续暴发,第3代即已造成黄塘的严重危害情况都是我县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造成2006年大暴发的成因,一是受全国稻飞虱总体上升大局的影响,大环境十分有利于飞虱暴发;二是2006年台风  相似文献   
49.
2006年武汉市水稻稻飞虱特大发生,虫量之大、来势之猛、面积之广、程度之重、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发生面积13.8万hm2次,防治面积54万hm2次。其发生特点:一是迁入早。5月25日见虫,较常年偏早7~10d;二是面积大。第3代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第4代、第5代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0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稻飞虱再次成为水稻上的重大虫害,每年发生的代次多、范围广、虫量大、危害重。在防治中农药防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农民普遍反映农药防治时农药“假”、难度大、防效差。为逐步解决这一难题,两年来,我们从稻飞虱发生基本规律的再认识着手,同时分析了解农民在化学农药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农药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试验探讨防治稻飞虱的农药使用技术。现将探讨结果初报如下,以供交流参考。1近几年稻飞虱的基本发生规律和特点黄冈市地处鄂东长江沿岸,南邻江西,东接安徽,北靠河南,是一个南北过渡地带,常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