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57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5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3篇 |
农学 | 1246篇 |
基础科学 | 326篇 |
383篇 | |
综合类 | 9366篇 |
农作物 | 1604篇 |
水产渔业 | 202篇 |
畜牧兽医 | 706篇 |
园艺 | 397篇 |
植物保护 | 15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6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300篇 |
2021年 | 467篇 |
2020年 | 413篇 |
2019年 | 388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392篇 |
2015年 | 372篇 |
2014年 | 675篇 |
2013年 | 679篇 |
2012年 | 850篇 |
2011年 | 890篇 |
2010年 | 876篇 |
2009年 | 1019篇 |
2008年 | 1044篇 |
2007年 | 889篇 |
2006年 | 708篇 |
2005年 | 679篇 |
2004年 | 545篇 |
2003年 | 467篇 |
2002年 | 389篇 |
2001年 | 405篇 |
2000年 | 357篇 |
1999年 | 282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235篇 |
1996年 | 217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21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6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7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研究32%稻纵清乳油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结果表明:32%稻纵清乳油750、900 mL/hm2处理对稻纵卷叶螟药效期长,对2、3龄幼虫防效好,且2种药剂用量防效差异不明显,生产上可用32%稻纵清乳油75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53.
54.
为研究稻—虾—鳖共生模式下稻田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及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在稻田中进行了稻、虾、鳖种养殖试验,对该模式下的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鳖共生田块中未见虫害爆发,平均每百株水稻蜘蛛的数量分别是常规稻田的2.34、4.00、8.08和5.47倍,虱蛛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虫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稻—虾—鳖共生田块每亩(15亩=1 hm2,下同)平均利润为7 160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常规种植的对照组田块每亩平均利润为370元。 相似文献
55.
56.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鱼安][鱼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鱼安][鱼康]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鱼安][鱼康]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鱼安][鱼康]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m;根据黄艘鲸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鱼安][鱼康]为冷温性鱼种。 相似文献
57.
海捕回迁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粒子扩散微机模型,对1979、1980年9、10月份上海到大连航海海捕稻纵卷叶螟的回迁途径和虫源地进行模拟分析。初步明确了两年89次捕蛾中的73次虫源地。虫源主要分布于28~42°N,117~128°E 的中朝两国的沿海稻区,深入内陆或远东日本的较少。秋季回迁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时间变异较大:在24小时内迁来的占45.21%,经24~48小时,48~72小时迁来的蛾子分别占28.77%和24.66%,只有1.37%的虫源需72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到达海捕区域的迁飞。 相似文献
58.
5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 《湖北植保》2010,(2):5-7
结合2009年冬季气候特点与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总体程度略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为4.67亿hm2(次),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枯黄萎病等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小麦吸浆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