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19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固定/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甜甜  陈剑雄  陈晨  张海林  毛旭辉 《土壤》2014,46(3):407-412
固定/稳定化技术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费用低、无毒、综合效益好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典型土壤污染区的修复。本文介绍了固定/稳定化方法的作用原理与修复材料,分析了此技术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文章归纳了近年来固定/稳定化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和修复需求,从加强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优化费用结构和发展环境友好型固定/稳定化技术等角度,提出了固定/稳定化技术应用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2.
《土壤通报》2014,(6):1522-1526
采用模拟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无机稳定药剂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复配实验,分析稳定后土壤砷的浸出毒性及形态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Fe S、Ca O及有机肥对砷的最佳稳定效率分别为73.54%、76.86%和39.56%,Fe S≈Ca O有机肥;复配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投加量为2%,Fe S、Ca O质量比为1∶3的Fe S+Ca O复配基础上,分别投加质量比为2%、4%、6%、8%、10%的有机肥,对砷的稳定效果分别达到95.09%、96.11%、96.40%、97.55%、97.37%。形态分析表明砷的稳定处理主要将土壤中的砷从可交换态转化为难移动态的Fe-As结合态、Ca-As结合态,Al-As结合态和残渣态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3.
资源植物野生金荞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地大物博,有30000多种高等植物,居北半球之首,其中资源植物十分丰富,也是天然药物主产国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资源植物研究尤其是药用植物的研究发展迅猛,近20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开发各种新药成为世界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中国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也是遗传多样性中心。野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系蓼科荞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重庆及云南等省区,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资源植物。野生金荞麦中蕴涵着丰富的优异基因,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金荞麦的块根活性提取物(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抑制肿瘤细胞肺侵袭和转移,以及消炎抗菌等重要作用,是多种有效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除此之外,由于其籽粒蛋白质的组分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其成为一种较理想的保健食品的选用成分。目前,由于人工栽培产量的限制,加之栽培品种在营养价值上、药用有效活性成分和效价上均低于野生品种,这就造成了对野生金荞麦资源的大量需求,从而对野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鉴于此,中国现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国内外已经展开了资源收集、多样性、生理特性、育种、药效学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活性成分合成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开发野生金荞麦的利用价值,发掘其优异的功能基因,并保护其野生基因资源,综述了野生金荞麦在本草、原植物分类及分布、多样性、核形、化学及功能成分、药理药效、生态环境、栽培及组织培养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从基础研究、组织培养、基因工程、抗癌机理研究、育种研究、保健品开发等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25.
<正>1.蜂花果奶饮料(1)工艺流程蜂花粉→浸提→调浆→稳定化处理→酸化→调配→均质→灌装→杀菌→冷却→成品(2)操作要点①浸提。先把蜂花粉冷冻至-24℃,快速浸入5~8倍80℃的水中搅拌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滤渣可再次浸提,过滤,取滤液,合并滤液。②调浆。用50~60℃水将奶粉溶解后,加入橘子原汁、蜂蜜和滤液,  相似文献   
26.
主要阐述了辣椒红色素的来源、特性等,并对其国内外加工工艺,稳定化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李武楠  马栋  姚丽华  孟飞  俞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100-101,109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材料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获取优化配方和参数.[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条件比较硫酸-硝酸法浸出砷的浓度.[结果]最佳复合材料配方为硫酸亚铁:腐殖酸:凹凸棒土:石灰的比例为3:1:1:1或3:1:2:1,对As浸出率的贡献影响因素排名分别是硫酸亚铁>腐殖酸>凹凸棒土=石灰.[结论]结果可为类似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以一种由矿物改性而来的矿物微胶囊作为修复材料,以浙江省高镉背景值农田为研究对象,施加不同比例的修复材料,对土壤和水稻糙米中的Cd含量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着修复材料投放比例的上升而下降,水稻糙米中的Cd含量随着修复材料投放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此外,适当的修复材料投放比例还可使水稻的产量上升。  相似文献   
29.
不同处理工艺对米糠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化的米糠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分别采用短时微波、高温烘焙、挤压膨化3种工艺对新鲜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米糠脂肪酶活动度和酸值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比较3种稳定化处理工艺对米糠稳定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微波功率720 W、加热90 s,对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5%;高温烘焙温度130℃、烘焙30 min,对脂肪酶抑制率为72%;挤压膨化的米糠含水量19%、机筒温度130℃、螺杆转速180 r/min,对脂肪酶的抑制率为76%。米糠样品经短时微波、高温烘焙和挤压膨化处理后,37℃下贮藏10 d米糠的酸值分别为9.20、10.12、11.06 mgNaOH/g干物质,与未经处理的空白样(22.96 mgNaOH/g干物质)比较,达到较好的稳定化效果,而短时微波对米糠的稳定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中国农资》2012,(14):3
<正>本报讯日前,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悉,适逢春耕春播时节,为主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向化肥淡储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为稳定化肥市场价格、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3月末,农发行已累计发放2011化肥年度化肥储备及经营贷款256.87亿元,其他农业生产资料贷款10.52亿元。据悉,农发行北京、内蒙古等分行还结合当地特色、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