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7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30篇 | |
综合类 | 94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40篇 |
园艺 | 13篇 |
植物保护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2.
金矿区冬季环境气态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冬季季节性积雪条件室内环境空气和室外大气的汞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及汞源,在夹皮沟金矿区内设置了4处采样点,使用汞分析仪(Zeeman RA915+)连续测定了气态汞浓度,同步测定了气压、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研究室内外气态汞浓度分布特征,并分析主要气态汞源和释汞过程.结果表明:春秋宾馆、宾馆室外、开阔农田和沟谷林地4处采样点研究期间气态汞浓度均值依次为106.8、6.1、5.8、1.8 ng·m-3;室内气态汞浓度水平比室外高两个数量级.冬季季节性积雪控制下,自然释汞过程微弱,人为释汞控制气态汞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是大气汞主要来源.冬季逆温等气象过程严重影响区域大气汞扩散,从而引起局部短暂的严重汞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报告了以拖拉机为动力,以螺旋清雪铲为除雪执行元件的鱼类越冬场冰面机动除雪机的除雪试验情况,初步确定了除雪螺旋的结构参数,以及在不同积雪厚度情况下,该机的除雪效率。同时,对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4.
135.
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军塘湖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布设4个2 m×2 m试验样方,在2011年3月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该地区积雪进行了积雪反射光谱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雪在近红外区后反射率急剧下降,在1 350 nm附近积雪反射率近似呈直线下降;1 020、1 250、1 470和2 000 nm附近是积雪反射率吸收峰,在1 470和2 000 nm附近积雪的反射率几乎为0;太阳高度角引起的积雪反射率变化主要在近红外区;积雪反射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在融雪期,随着测量面深度的增加,积雪的反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6.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雪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7.
基于研究冻融侵蚀的简易热收支法的融雪/积雪水量模型,所需的输入因子只有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间。通过计算日降雪量和日融雪量,计算出积雪水量。由降水量和气温推定降雪量;依降雪量、日照时间和气温推定短波辐射收支;导入SL因子KSL,开发了推定感热、潜热输送量的方法。此模型可以推定出整个积雪期间的日融雪水量和积雪水量。KSL可以通过气象部门的自动气象数据获取系统获得。或由日平均风速和风速的日变化决定,或通过地形因素进行推定。由于此模型是由容易推定的气象因素构成的,因此有望适用于大范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冻融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雪覆盖作为中国北方高寒黑土区土壤冻融期最普遍的上边界条件,直接影响土壤水分分布、迁移过程及土壤温度、冻结深度、冻结速率等。通过野外试验,对哈尔滨地区的季节性冻融黑土在裸地、自然积雪、压实积雪、加厚积雪4种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规律进行动态观测。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积雪厚度和密度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积雪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在仅考虑积雪自身沉降造成密度增大的情况下,积雪厚度越大保护效果越好,土壤含水率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及土壤解冻时间依次延后,延后程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当人为改变积雪密度时,相较于单纯增加积雪厚度,密度大的积雪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使气温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更小。当遇到冬季降雪量较小的情况时,可以考虑采用人为压实积雪的方法,加强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因适应竹子资源的季节变化而进行垂直迁徙,关于其迁徙模式和影响迁徙的因子目前还不甚明确。为了探究影响大熊猫垂直迁徙的因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设立了9条样线,共布设52台红外相机对大熊猫的垂直迁徙时间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气象监测数据探究气温、降雨量、湿度和积雪覆盖等因子对大熊猫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垂直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7月主要在高海拔秦岭箭竹分布区活动,而2月则主要在低海拔巴山木竹分布区活动。大熊猫从冬居地向夏居地迁徙迅速,仅1~3d即可完成,而从夏居地向冬居地迁徙经历时间较长。气温、积雪覆盖、湿度和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对大熊猫的迁徙活动产生影响,大熊猫喜欢选择在“最适温度”区域活动,当高海拔区域出现积雪覆盖时,就会迁徙到低海拔活动。湿度和降雨量主要通过控制竹子发笋和生长来影响大熊猫的迁徙。研究证实了大熊猫的垂直迁徙现象,并获得了关于大熊猫迁徙模式和影响因子相关的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