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4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1389篇
农学   255篇
基础科学   33篇
  158篇
综合类   3035篇
农作物   260篇
水产渔业   614篇
畜牧兽医   865篇
园艺   264篇
植物保护   8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海洋大型绿藻条浒苔与微藻三角褐指藻相生相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种群密度为变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条浒苔与赤潮藻类三角褐指藻间的生长竞争关系,以及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盐限制条件下,低密度条浒苔(0.3~0.7 g/L)均能抑制三角褐指藻(起始浓度104cell/ml)的生长,最大抑制率为74.5%;低起始浓度(102~103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对条浒苔具有促生长效应,而高起始浓度(104~105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条浒苔的生长。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0.3~0.7 g/L)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皆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平均抑制率为75.2%,抑制效果较条浒苔鲜组织更为明显;其最大抑制效应(84.8%)表现在接种后的第8天,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量随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条浒苔可能通过相生相克作用影响共培养体系中三角褐指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2.
我国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5,19(2):105-111
用LKB平板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南京罗非鱼良种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肌,肝,脑,心,眼中的10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未见的多态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是超“纯”的养殖群体,尼罗罗非鱼群体中有20%的尼奥杂交鱼,其体形酷似尼罗,难以肉眼鉴别,由此可见,我国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中已存在遗传渐渗问题,须注意防杂和提纯。在剔除了杂交鱼后,该场尼罗罗非鱼群体的  相似文献   
153.
诺瓦东南大学(NSU)海洋学中心的海洋生物学专家JennyFenton正在实施她的旗鱼研究计划。在过去的两年中,JennyFenton一直致力于研究浮标捕捞装置下旗鱼幼鱼的成活率。这是针对旗鱼这一物种的开创性研究。旗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同时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4.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155.
南湾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鱼白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i=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鱼白的捕捞年龄为2+,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156.
《中国水产》2009,(2):67-68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了“鲷科鱼类种质资源与利用”科技项目,并通过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采用RAPD,AFL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我国近海黄鳍棘鲷、二长棘犁齿鲷、黑棘鲷、黄牙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采用RAPD技术、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近海主要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和分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7.
将“天辰水产专用液体肥”定量施放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后,定时检测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池Ⅰ、Ⅲ和Ⅴ号浮游植物的量为0.1mg/L ̄0.2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1mg/L ̄0.2mg/L;而试验池塘中经过2次施放肥料后,浮游植物的量上升为0.1mg/L ̄0.3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2mg/L ̄0.3mg/L。浮游植物中蓝藻和绿藻数量虽然在施肥后数量有所上升,但没有硅藻明显。3个试验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8.
本文采用批量培育法研究了在面包酵母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包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是有营养缺陷的.在面包酵母悬浮液中,当添加维生素A为0.02~5.00 μg/ml时,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轮虫的种群增殖率R值也增大.以添加5.00μg/ml为最佳,第4天的R值达0.75,是对照组的5.6倍.添加维生素D0.005~0.20 μg/ml对轮虫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以添加0.05μg/ml为最佳,第7天的R值为0.407,是对照组的2.7倍.添加维生素E0.001~0.01 μg/ml和添加维生素K0.01~0.10 μg/ml时,第4天的R值与对照组无差异.另外大规模生产培育褶皱臂尾轮虫时,适当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优于不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对照池.  相似文献   
159.
研究了河蟹饵料培养池中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动.结果表明: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高峰期很快消落,绿藻、硅藻等小型藻类生物量很快下降,而裸藻、甲藻等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趋于大型化.  相似文献   
160.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