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1篇 |
农学 | 116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10篇 | |
综合类 | 254篇 |
农作物 | 59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4篇 |
园艺 | 64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制和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在肉牛实验前后的变化属正常范围,肉牛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提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是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22.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生态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的生态经济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完成了以市为单元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可以分为优和良两个级别,分别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7.22%和72.78%;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分为经济较好区、经济中等区、经济较差区3个级别,分别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51%、61.67%、33.82%;根据河南省市域尺度上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状况,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河南省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3.
类黄酮为拟南芥种皮的主要成色物质,其生物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中,一部分为结构基因(TT4、TT5、TT6、TT7、FLS1TT3,LDOX 和BAN)编码一些酶类参与到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一部分作为调控基因(TT1, TT2, TT8, TTG1, TTG2 和TT16)编码一些酶对生物合成途径起调控作用;另外一些基因(TT12, TT19)编码与色素转运、积累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基因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变异就能影响到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引起拟南芥种皮色泽的变异。在此,就拟南芥种皮的色泽变异及类黄酮生物合成机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24.
蒙古高原葱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分布在内蒙古地区11种常见的葱属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尤其是对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葱属植物的种子形态在种间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种皮纹饰差异极为显著,认为种皮纹饰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1项分类学辅助性指标而应用到葱属植物的分类中去,另外,根据种子形态,韭与野韭共性甚多,认为韭应视为野韭的栽培种。 相似文献
525.
金辉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4):40
花毛茛穴盘育苗指南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7~14天) ☆土温10~20℃. ☆轻微覆盖一层粗糙的蛭石. ☆基质湿度维持在湿的水平. ☆发芽完成前维持种皮湿润. ☆土壤pH5.5~5.8,电导率(EC)应低于0.75mS/cm. 相似文献
526.
【目的】将栽培稻品种恢复为米质优、抗逆性强的红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编辑原花青素转录调节因子Rc基因,恢复红种皮特性,以改良水稻米质,提升抗逆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以Rc为靶基因,构建突变载体p YLCRISPR/Cas9-Rc-g RNA,以空育180、上育453为材料,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测序手段和表型观察验证成果。【结果】分子水平检测获得Rc突变材料2种,其中KY-1在1414―1417bp缺失4个碱基,终止子突变为苯丙氨酸;SY-1在1411bp处缺失1个碱基,终止子突变为天冬氨酸。2种编辑材料均恢复为红米表型,且具有一定耐盐碱能力。【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恢复红种皮表型的纯合株系,为红米改良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27.
528.
529.
530.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35℃)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对除萌发指数外的其他3个萌发参数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种皮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增大(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除种皮的种子在15℃和20℃下萌发率较高(分别为95.0%和95.6%),在35℃下萌发率最低(27.5%);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有一定波动,在20℃下最大,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5℃下最大(分别为0.9和570.0),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逐渐减小,两者均在35℃下最小(分别为0.2和155.3)。未去除种皮的种子在30℃和35℃下萌发率均为0,在25℃下萌发率仅12.2%;随着温度的提高,萌发速率系数在20℃下最大(4 038.2),在25℃下又大幅减小;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0℃下最大,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小,20℃条件下萌发指数值最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