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15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41篇 |
农学 | 277篇 |
基础科学 | 712篇 |
441篇 | |
综合类 | 3504篇 |
农作物 | 213篇 |
水产渔业 | 296篇 |
畜牧兽医 | 700篇 |
园艺 | 1746篇 |
植物保护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414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475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416篇 |
2014年 | 608篇 |
2013年 | 568篇 |
2012年 | 604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505篇 |
2009年 | 490篇 |
2008年 | 488篇 |
2007年 | 433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43篇 |
2004年 | 235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北疆荒漠绿洲边缘草地发展人工种养业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疆荒漠绿洲外缘草地具有培育成人工草料基地和发展高产畜牧业的条件。选择呼图壁种牛场绿洲外缘100hm^2草地为试验区,分三个阶段治理,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了各阶段草料生产与畜牧业配置的优化方案。方案表明,试验区的系统综合生态经济效益(SEEI)稳步提高,说明在该区域发展昌料生产,建立高产畜牧业基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84.
消毒意识不强 不少养奶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需要讲究,结果往往使奶牛发病死亡。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冬春每周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一次,夏秋每周消毒两次.并做到饲料、饮水卫生,严防喂霉的饲料。 相似文献
85.
推行"桑粮牧"种养模式促进蚕桑效益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的今天,蚕桑生产如何稳住阵脚?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蚕桑生产应朝着快速、省力、优质、高效的方向迈进。要在努力提高蚕茧质量、提高蚕茧单产的同时,紧紧抓住桑园可以立体种植的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做好桑园立体种植及综合利用这篇大章。 相似文献
86.
本文是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农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为背景,围绕“牧业是最好的避灾农业,是富县裕民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牧业生产的前提和关键是实行种养结合、加快饲草饲料产业的发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了论证。重点阐述了加快饲草饲料的发展是实现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牧业生产的必然;实行种养结合,推进饲革饲料的发展,大力发展牧业生产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实行种养结合,推进饲草饲料的发展.大力发展牧业生产的主要措施等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活力、有利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我县农业与国际并轨,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89.
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是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畜牧业规模养殖过程中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重庆市科委草食牲畜重大专项肉兔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项目专家组将肉兔规模生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作为项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开县、甓山、涪陵、渝北、石柱等区县肉兔规模养殖场中示范,以总结经验,为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贮备。现将项目组提出的肉兔规模生产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0.
我国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七大流域的水资源状况从总体上说,三江(长江、珠江、松花江)相对有余,四河(黄河、海河、淮河、辽河)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缺水、洪水、污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