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81篇
农学   264篇
基础科学   46篇
  50篇
综合类   1490篇
农作物   32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35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数量丰富的种质资源相结合,将是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有效举措.种质资源是什么?种质资源与种子、种业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表里山河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是植物中最原始的东西,是育种的资源和材料.它们当中有古老的地方品种,也有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都承载着能够将自身...  相似文献   
93.
研究西南地区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 为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 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 对比研究了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玉/豆模式下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模式增加7.11%, 氮收获指数增加2.00%左右,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7.83%, 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增加1.76%, 而叶、茎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分别减少5.85%和2.75%。分带轮作后, 由于不同前茬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同, 再加上套作优势, 玉/豆模式下玉米在生长前期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到收获期植株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增加11.85%,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1.84%。在玉米氮素积累关键时期, 玉/豆模式在低氮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显著高于玉/薯模式相同施氮处理, 而在高氮处理下2种模式间差异不大或者表现相反, 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也有相似的结果; 玉/豆模式在180 kg hm-2施氮量下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籽粒中氮素的分配量, 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利用效率, 在180~270 kg hm-2施氮量处理下较高; 花后氮素同化量玉/豆模式显著高于玉/薯; 2种模式均以施纯氮180~270 kg hm-2处理有利于氮素转运和花后氮素同化量积累。  相似文献   
9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28-5434
本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油莎豆资源和1份香附子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96个引物中筛选出24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扩增得到134个位点,其中9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0.15%。NTSYS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油莎豆与香附子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0.41~0.46,供试油莎豆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92~1.00,以遗传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供试油莎豆与香附子聚成两大类。结果表明,供试油莎豆材料之间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相近,且油莎豆材料地域性不明显;莎草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分析结果为后续研究莎草族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新型经济作物,抗逆性极强,具有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发展的潜力。为明确其耐盐特性,本研究设置5个NaCl浓度(0、0.3%、0.6%、0.9%和1.2%),分析了NaCl胁迫对油莎豆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和0.6%NaCl胁迫下,茎豆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受影响程度较小;根系中膜受损程度指标物丙二醛(MDA)和氧化胁迫物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不显著,而渗透调节物甜菜碱(GB)、脯氨酸(Pro)的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整体上受到的盐胁迫伤害较小。而在0.9%和1.2%NaCl胁迫下,盐胁迫伤害十分明显,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为进一步鉴定油莎豆耐盐相关基因,利用RNA-seq技术检测了0、0.3%和0.6%NaCl胁迫下油莎豆根系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以及GO富集分析发现,24个主要与氧化还原、跨膜转运、几丁质水解相关的GOterms显著富集,涉及了15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中...  相似文献   
96.
为筛选出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苦瓜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8份苦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盆栽幼苗人工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方式,接种45 d后通过根结指数、卵块指数、卵粒指数、繁殖系数以及病情指数等多个指标,结合隶属函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8份苦瓜种质材料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后各抗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各抗性指标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种质‘THMC131-1-1浅白’、‘THMC286-1-1’和‘patee-1刺绿’抗性最强,隶属函数总值分别为4.93、4.88和4.80;‘THMC360-1绿-1’和‘THMC358-1-1’抗性较弱,隶属函数总值分别为0.49和0.85。抗性种质‘THMC131-1-1浅白’、‘THMC286-1-1’和‘patee-1刺绿’可为苦瓜抗象耳豆根结线虫育种提供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97.
左辛  李丹  李靖阳  刘鑫  于秋月 《种子科技》2023,(1):45-47+50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正在不断优化与完善,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种植成效,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现阶段,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建设,我国着手研究相关作物,油莎豆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栽培过程中因技术应用不当出现偏差,降低了作物的综合效益,为此应做好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工作。文章分析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机遇,阐述了油沙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条件,从而与当前时代农业需求接轨,使油莎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
以山黧豆淀粉为材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铜离子催化氧化法湿法制备氧化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最终产品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黧豆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为双氧水用量、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用量25mL/10g、温度55℃、pH值7和时间4h;与原淀粉特性相比,氧化淀粉颗粒受到了明显的损伤,但结晶结构尚未完全破坏,氧化淀粉颗粒溶解度随温度明显增加并且均高于原淀粉,但膨胀势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且总体都低于原淀粉,同时淀粉糊透明度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99.
在重庆市潼南县选育出了适宜丘陵瘠薄地种植的耐旱大豆品种潼豆9769、潼豆9923,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了"麦—苕"、"油—苕"两熟变"麦—豆/苕"、"油—豆/苕"三熟的耕作制度,并总结出了农艺措施,在当地示范推广已具一定规模。三熟制比原来的两熟制实现每667m2增收大豆60~92kg,新增纯收益200元以上;在增加收益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壤养分良性循环,耕地用养结合,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油莎豆收获过程中含土量大、根—块茎—土壤分离困难等问题造成的工作阻力大及土壤破碎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建立油莎豆根系—块茎—土壤离散元模型,进行EDEM仿真试验,研究分析旋耕刀在不同工作参数组合下对油莎豆团聚体破坏状况。以旋耕刀旋转速度、前进速度、工作深度为试验因素,以旋耕刀挖掘阻力和刀轴扭矩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并通过Design-Expert 8.0. 6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旋耕刀最佳工作参数,即刀轴转速为250r/min、前进速度为0.8m/s、工作深度为118mm。根据优化的结果进行虚拟仿真验证试验,得出最优结果:工作阻力为3478.05N、刀轴扭矩为32.638N·m,研究可为实际油莎豆收获机田间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