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53篇
  34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5×10^6,1×10^7,1×10^8,1×10^9离子数/cm^2的N^7+离子束贯穿(50Mev/u^.)春小麦干种子及注入(16Mev/u^.)春小麦干种子1mm,研究离子束对春小麦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春小麦品种离子贯穿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在1×10^-8-1×10^9离子数/cm62之间,而离子注入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范围在1×10^7-1×10^8离子数/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效应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53.
潘丽军  储开庆  杨培周 《核农学报》2011,25(3):477-481,509
目前能够利用木糖发酵产乙醇的菌株很少且产量较低,对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可以提高其对木质纤维集的利用率.本试验选择嗜鞣管囊酵母As2.1585为原始菌株,采用15keV的低能氮离子进行注入诱变.随着注量的增加,菌体存活率曲线呈"马鞍型",综合考虑其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确定最佳诱变注量为12.5×1014ions/cm2,对诱...  相似文献   
54.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相似文献   
55.
离子注入在棉花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在棉花离子注入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用变异,包括早熟性、株型、主茎高度和粗细,以及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出现的性状稳定加快现象。  相似文献   
56.
离子注入在甜菜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以35Kev N^ 离子注入甜菜种子出现的各种有益变异,结果表明:1)M0、M1种子发芽率受到抑制;2)M2代主要经济性状出现明显变异,含糖率提高0.28~1.04度;3)在M1代基础上再处理1次后,产量和含糖均有明显提高;4)经离子注入可出现早熟性材料,M2代含糖积累时间较对照提前15~20d。  相似文献   
57.
58.
中国凤仙花是古老的乡土花卉,在我国栽培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不择土壤,不择地域,只要温度适宜,在全国各地均可栽植。中国凤仙花有许多别名,如指甲花、急性子、小桃红等。凤仙花不仅观赏功能强,还是提取凤仙花素(AdO23)的主要成分。也可以红色花瓣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用于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或食品的着色剂。同时凤仙花对氟化氢很敏感,是最理想的环境监测材料。凤仙花的汁液是当前盛赞的天然植物染发剂。北京师范大学核物理学院和北京辐射中心通过"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对传统的中国凤仙花品种进行改良后,本文作者及北京文萱地被花卉公司对改良后的种子进行了多次实验育苗,首批培育出的‘春霞’与‘朝阳’两个品种在七博会上首次亮相,获得了观众与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均获得优秀奖。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空蚀破坏的分析,介绍了当今从软、硬两个方面出发研究的最新抗蚀材料制作方法。特别介绍了离子注入术在水轮机转轮抗蚀中的应用及IPN技术。  相似文献   
60.
农作物高光效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6):41-43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报道,综述了农作物高光效育种的概念、科学依据、基本原理与技术途径,简要介绍了我国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上进行高光效育种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指出了采用C3与C4作物或植物之间远缘杂交、细胞融合、叶绿体和基因移植等技术措施,使C4作物的高光合基因导入C3作物,将高光呼吸作物品种改造为低光呼吸作物品种,是育成高光效农作物品种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