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502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2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配方试验研究,了解水分散粒剂所使用的助剂、载体、渗透剂的性质和在剂型中的作用。确定了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渗透剂、助剂、载体的比例(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并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对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了有效成分、崩解时间、悬浮率、悬浮液颗粒细度、产品质量稳定性检测;同时对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了毒理学、残留与环境、室内毒力筛选实验、药效试验验证。试验证明2%高渗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具有毒性低,对环境相对友好、安全,生产工艺简单可行,成本低。防治棉花蚜虫效果好,持效期长,7d防治效果达95%以上。吡虫啉与月桂氮罩酮匹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了明确15%吡虫啉泡腾片剂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用药量、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等,我们受湖北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的委托,对陕西省浦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15%吡虫啉泡腾片剂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正>B型烟粉虱是近年侵入我国、为害许多作物的暴发性害虫,应用针对性强的高效农药,是一项控制其危害的必要手段。浙江省温州、台州、杭州等地农技部门,采用高含量吡虫啉和农用矿物油防治B型烟粉虱,对控制其发生、为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鉴于农用矿物油不仅对烟粉虱致死效果明显,而且比一些广谱性化学杀虫剂副作用小,在今后B型烟粉虱药剂防治中可广泛应用。现将农用矿物油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应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吡虫啉、木虱净、稻虱净3种化学农药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木虱净、稻虱净和对照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4148,0.8328,4.9908,6.3925。说明吡虫啉和木虱净处理区的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稻虱净和对照区的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数量以4.9908和6.3925倍的速度增长;吡虫啉、木虱净和稻虱净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0649,0.1303和0.7807。表明吡虫啉和木虱净施用区种群数量相当于对照区的6.49%和13.03%,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稻虱净施用区种群数量是对照的78.07%,不是防治橄榄星室木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5.
试验选用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苦参碱作为胁迫因子,喷施到大叶黄杨叶片上,利用氯仿法测定了大叶黄杨叶表蜡质层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农药对大叶黄杨蜡质层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氧化乐果影响较大,其次是吡虫啉,苦参碱影响较轻,3种农药均导致大叶黄杨蜡质层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6.
吡虫啉杀虫剂注干对4种鞘翅目害虫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白星花金龟(Liocola brevharsis(Lewis))和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1980年以来,光肩星天牛在三北防护林中严重发生^[1,2],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柑橘中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多菌灵5种高风险农药的残留。结果显示,1)在UPLC-MS/MS下,嘧菌酯、吡虫啉、啶虫脒和丙溴磷的检出限均为0.000 5 mg·L-1,多菌灵为0.001 mg·L-1;多菌灵定量限为0.1 mg·kg-1,其余4种农药定量限均为0.01 mg·kg-1。在胶体金法下,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多菌灵的检出限分别为0.2、0.5、0.3、0.2、0.3 mg·L-1。2)UPLC-MS/MS回收率试验中,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农药在柑橘中的添加水平均为0.010~1.0 mg·kg-1时,嘧菌酯平均回收率为78%~91%,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0%;啶虫脒平均回收率为97%~103%,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2%;吡虫啉平均回收率为88%~95%,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3%;丙溴磷平均回收率为73%~78%,相对标准差小于3.1%;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添加水平为0.10~1.0 mg·kg-1时,多菌灵平均回收率为87%~95%,相对标准差均小于5.0%。3)免疫层析法精密度良好;假阳性率均为0%,假阴性率为0~10%,与UPLC-MS/MS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8.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及对人畜低毒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也使得其在植物体内仍然具有较低的残留,而这种亚致死剂量残留仍可对访花昆虫如蜜蜂的行为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目的】明确亚致死剂量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神经生理和代谢系统的影响。【方法】首先以两个亚致死浓度梯度剂量5和10 μg·L-1吡虫啉处理工蜂10 d(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总RNA后,以RNA-seq方法对所得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从头组装、注释,并对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和富集等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部分与中蜂神经和代谢系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从两个吡虫啉浓度梯度和对照组数据中共获得9个测序文库,测序有效数据比例超过94.45%,从获得的37 364个unigenes中鉴定出571个差异表达基因。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质翻译、氧化还原、氧化磷酸化和核糖体等多个通路有关,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中蜂多个生理过程和代谢通路造成影响。挑选了与昆虫神经信号传递和代谢功能有关的上调或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如神经肽F、神经肽SIFamide受体、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PRKA)锚蛋白1、碳酸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NADH脱氢酶亚基、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17共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其表达规律与转录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能对中蜂神经信号转导、细胞呼吸、免疫反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嗅觉感受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9.
通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进行梧桐木虱的防治,旨在明确梧桐木虱在当地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观察显示,梧桐木虱发生为害的主要时间为5月上中旬,5月20日之后梧桐木虱的蜡质分泌物逐渐减少,飘落渐少,5月25日之后基本不再飘落。药剂试验表明,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效果均不佳,不建议直接灌根防治。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还与梧桐树地表种植情况有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 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 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 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 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