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504篇
农作物   4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树干注射吡虫啉、印楝素、乙酰甲胺磷3种药剂防治槐树槐尺蠖,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试验设定的施药剂量下,树干注射3种杀虫剂各自对槐尺蠖的最高防效分别为86.8%、65.2%和78.0%。吡虫啉对槐尺蠖的药效期最长,印楝素的药效缓慢且持续时间短,乙酰甲胺磷的药效最为迅速。为防治槐尺蠖,建议吡虫啉使用浓度为0.003 g/mL,1 cm胸径树干注射1 mL药剂,防治效果好,且药效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312.
吡虫啉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枸杞果实内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表明,吡虫啉在枸杞果实内消解较快,半衰期为2.42~3.71 d,在使用浓度2 000倍、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7 d,枸杞果实内的残留量为0.027 mg.kg-1。  相似文献   
313.
<正>进入7月份,华北、黄淮等广大地区春花生、夏玉米等作物害虫较往年同期偏重发生,使农药市场全面升温,迎来了农药销量的高峰期。春花生蚜虫、斜纹夜蛾、造桥虫的发生让防治该类虫害的药剂销量看涨,像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  相似文献   
314.
为筛选出适合防治小麦蚜虫的最佳喷雾方式,于2014年5月在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4种喷雾药械对吡虫啉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喷雾药械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均在喷施后7 d最好,防治效果为国产背负手动式喷雾器(防效97.86%)>电动背负式喷雾器(防效97.72%)>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防效96.86%)>进口背负手动式喷雾器(防效92.71%),但4种喷雾药械防效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喷雾药械,由于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用时少、效率高、减轻了劳动强度,推荐在大规模种植时使用;小面积种植时,国产背负手动式喷雾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15.
罗兰  袁忠林  孙娟 《草业学报》2017,26(1):160-167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剂量分别为35.7 g a.i. (g有效成分)/hm2、75.0 g a.i./hm2和480.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80.83%~94.78%、79.29%~87.80%和90.93%~98.90%;对苜蓿蓟马的防效为78.33%~95.57%、78.56%~91.67%和92.78%~100.00%;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8,3.69和2.48 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吡虫啉和毒死蜱药后7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氯氰菊酯药后14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参照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拟建议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紫花苜蓿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5,1.0和0.5 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14和7 d。  相似文献   
316.
【目的】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为种衣剂的科学使用及玉米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6—9月,在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试验田,设置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荐最高使用剂量及其2倍和4倍剂量进行种子包衣,以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连续标记10株玉米,分别在玉米苗期、喇叭口期、孕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调查样点内玉米植株上全部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分析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在玉米灌浆期,调查样点内玉米穗部害虫种类及数量;玉米成熟时每小区收获两行,每行连续收取50株,调查雌穗上和茎秆中的鳞翅目幼虫种类和数量,分析吡虫啉种衣剂对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果】种衣剂处理不影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种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时间内不同处理区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与有些物种的密度低而在调查样点内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吡虫啉种衣剂处理不会造成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在靶标害虫玉米蚜发生量大时还能通过抑制玉米蚜的数量而使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衣剂处理对玉米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的影响不仅年份间有差异而且不同玉米生育期间也有差异,在靶标害虫玉米蚜种群数量较高的2015年,玉米生长前期种衣剂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灌浆期黏虫和草间小黑蛛分别成为种衣剂2倍和4倍剂量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在玉米蚜种群数量较小的2016年,孕穗期以后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为各处理区植食性昆虫优势种,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成为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玉米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区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标与其优势集中度指标变化趋势相似。种衣剂处理对穗部鳞翅目幼虫的影响程度较复杂,如玉米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幼虫种群数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区;灌浆初期种衣剂处理区桃蛀螟幼虫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灌浆中期则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黏虫幼虫种群密度均高于对照;种衣剂处理区棉铃虫幼虫密度与对照区虽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两年的调查结果,玉米灌浆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和黏虫幼虫种群密度有增加的现象,但其种群密度与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建议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田应注意防控鳞翅目穗部害虫。  相似文献   
317.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种防治水稻灰飞虱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00倍液、4000倍液浸种后对水稻灰飞虱防治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常规浓度吡虫啉浸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效不理想,所以在灰飞虱种群数量大、带毒率高的发生情况下,光靠常规浓度吡虫啉浸种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必须辅以高效触杀性药剂进行秧田秧苗保护。  相似文献   
318.
《云南农业》2008,(6):42-42
从江南到东北,种水稻的农民朋友都使用“吡虫啉”来防治稻飞虱和稻综卷叶螟,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吡虫啉”,因为它的商品名称有700多个,而且在产品标签上很难找到“吡虫啉”这个通用名称,光鲜夺目的是它的商品名称、注册商标名称。一药多名弄得农户头晕目眩,而企业生产农药采取的临时登记,致使农药产品的数量得以大量被“复制”。  相似文献   
319.
陆炳立 《广西植保》2007,20(Z1):13-15
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本田施用20%异丙威EC 80ml/667m2 10%吡虫啉WP 15g,药后20~30d药效维持在95.91%~97.35%.每亩施用20%异丙威EC 90ml 10%吡虫啉WP 20g,药后20~30d药效维持在99.08%~99.33%;晚稻秧田施药在本田期5~45d仍对稻飞虱有控制作用.上述混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和对天敌的安全性均优于单独施用吡虫啉.  相似文献   
320.
防治美洲斑潜蝇药剂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