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29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79篇
综合类   504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12,自引:8,他引:112  
司友斌  王慎强  陈怀满 《土壤》2000,32(4):188-193
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本讨论了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农田氮磷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不同磷肥水平对大豆磷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试验选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了大豆生育期各器官磷素含量,并测定了单株产量及成熟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磷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磷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高蛋白品种和中间型品种是P150处理全株磷积累量最高,高油品种是P225处理全株磷素积累最高;生育期内只有适宜施磷才能促进磷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是高油品种磷素积累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说明高油品种需磷量多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高蛋白品种和中间型品种P150处理单株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油品种P75处理单株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3个品种脂肪含量均以P22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水稻品种对难溶性磷利用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子母盆栽水平分根试验,研究了水稻耐低磷品种莲塘早3号和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对Fe-P、Al-P、Ca-P3种难溶性磷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与母盆营养液中含正常磷的处理相比,子盆和母盆均不含磷的处理两品种的生物量、根系氧化力下降、MDA含量上升,以难溶性磷为唯一磷源加入子盆石英砂的处理其变化幅度更小,磷含量也比完全缺磷的明显要高,说明根系对难溶性磷的主动活化在起作用;耐低磷品种较高的生物量、磷含量和根系氧化力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表明其活化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比低磷敏感品种强;不同难溶性磷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与不同形态难溶性磷对水稻有效性的差异有关。另外,缺磷或低磷条件下根冠比增加;磷的有效性越低,其根冠比越高。  相似文献   
44.
崔力拓  李志伟 《土壤通报》2006,37(6):1199-1202
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是磷素进入洋河水库的主要非点污染源。根据洋河流域多年的降雨特点,通过对天然降雨资料分析和人工模拟降雨,对该流域缓坡地表径流中磷素输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洋河流域缓坡地土壤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洋河流域缓坡地地表径流中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小麦-玉米连作地>高产玉米地>低产玉米地>次生灌木林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中颗粒态磷的含量逐渐增加,但O rtho-P的含量却下降;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坡面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和TP的含量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但径流中O rtho-P的含量则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5.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1980年开始,在小麦大豆玉米轮作制中,研究长期定位施用常量的氮、磷、钾(小麦、玉米施肥量为N150、P2O575、K2O75kg/hm2;大豆为N75、P2O5150、K2O75kg/hm2)和有机肥(马粪,折N75kg/hm2,只在玉米后茬上施用),以及二倍和四倍量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变化及磷肥后效的影响。23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黑土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的磷素大部分以有效性较高的Ca2-P、Ca8-P、Al-P形态积累在土壤中,施用磷肥可使Ca2-P增加4~15倍,Ca8-P增加4~16倍,Al-P增加1.6~11.8倍,Fe-P增加1.4~4.4倍,O-P增加0.6~1.7倍,Ca10-P增加0.3~0.7倍。所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P的形态、数量和循环方式,对常规和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P的来源、数量、输入、输出途径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P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机农作方式下P投入水平低,输出与常规农作方式相当,系统表现为负平衡,但P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农作方式,对减少P素的负效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47.
Being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strong,moderate and weak-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kinetic parameters (Fmax,km,Cmin) of potassium uptake by crops,21 cultivars of rice have been studi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potassium nutrition and the oxidation-reduction statu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Results show that,with no application of K fertilizer,there were higher contents of active reducing substances and ferrous iron in rhizosphere soils planted with cultivars,such as Zhongguo 91,week in absorbing potassium than in soils cropped with cultivars,Shanyou 64,stronger in absorbing potassium.As a result of K application,however,these toxic substances were decreased appreciably in the soil,particularly in the root zone where weakly K-absorbing sultivars were growing,and the parameter of soil redox (pH pE) was increased,the most striking example of this being found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here the more strongly K-absorbing sultivars were growing.On and close to the root surface in soils where rice plants were supplied with potassium fertilizer,rather more iron oxide had been accumulated compared with rice receiving no potash,and even greater amounts of red iron oxide precipitated on the rice root in neutral paddy soils.As shown by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active reducing substances and ferrous iron in a microzone of the profile,the redox range of rice roots supplied with potassium may extend as far as several centimeters from the root surface.It can thus be seen that potassium nutrition exerts its effect first on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rice roots and their exudation of oxygen,then on the content of soluble oxygen and the count and species of oxygen-consuming microbe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and finally on the redox status of the soil.  相似文献   
48.
黄壤旱坡地梯化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上 ,通过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野外坡面径流小区试验 ,对梯化和未梯化的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磷酸根态磷、颗粒态磷以及生物有效磷的浓度变化 ,以及旱地梯化种植与传统顺坡种植下土壤磷流失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梯化与未梯化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旱坡地梯化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含量减少 17.0 9%~ 5 7.94 % ,生物有效磷含量减少 16.0 1%~3 6.83 %。黄壤旱地土埂梯化种植能明显减少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流失量 ,其年均颗粒态磷的流失量比传统顺坡种植减少 71.64% ,但旱地梯化种植未能明显减少水溶态磷的流失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能明显增加旱坡地磷素的流失潜能 ,黄壤旱地梯化种植结合平衡施肥是减少土壤磷素流失以及保护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上海地区不同施肥方式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择上海宝山罗店镇具有代表性的旱地蔬菜农田生态系统,在从2004年3月到8月的近半年时间里,通过对径流及径流中侵蚀泥沙的氮磷流失情况的连续监测与实验分析,研究了旱地农田施肥与氮磷流失污染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田氮磷的迁移特征及环境效应,主要结果表明: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总氮、总磷,流失形态以沉积相为主,大部分是当季施用的化肥,随径流排出农田的氮素中有37.7%是当季施用的氮素化肥,磷素中有26.9%是当季施用的磷素化肥。  相似文献   
50.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与数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刚  关连珠  汪景宽 《土壤通报》2002,33(6):425-428
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开垦后黑土全磷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土壤有效磷数量显著上升,在土壤磷的组分上,土壤有机磷数量显著下降,而土壤无机磷明显升高。在土壤无机磷的6个组分中,Fe-P、O-P占比例最大;其次Al-P、Ca10-P;再次Ca2-P、Ca8-P。垦后无机磷6个组分含量都有升高,绝对升高量顺序为Fe-P>Al-P>Ca2-P>O-P>Ca10-P>Ca8-P。上升强度顺序为Ca2-P>Al-P>Ca8-P>Ca10-P、Fe-P>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