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91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143篇
  939篇
综合类   1456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立体种植农田不同生育期及土壤水分的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立体种植农田中,作物根系分布是影响作物间水肥竞争及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针对滴灌条件下番茄套种玉米立体种植农田设置高(T1)、中(T2)、低(T3)3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立体种植农田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作物根系分布的影响,探讨立体种植农田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立体种植农田番茄侧土壤含水率平均值显著低于玉米侧,膜内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膜外土壤含水率,膜内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作物间根系呈不交叉—轻度交叉—完全交叉—轻度交叉规律;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根系总量呈增长趋势,在0~30 cm的滴灌湿润区,作物根系分布最密集,约占总根系的60%~70%,且高水分处理根量显著大于低水分处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以及根重密度均呈现T1T2T3的趋势,而在非滴灌主要湿润区则正好相反;累积根系分布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根系向土壤下层生长,随着生育期推进根系向作物中间发展。立体种植农田作物在不同生育期根系分布变化明显,同时土壤水分对根系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器官全磷含量的遗传模型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在正常和肥水亏缺胁迫两种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器官磷含量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肥水亏缺两种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全磷含量的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正常环境下子粒和叶片全磷含量的显性遗传表现为增效,正常环境下茎秆和肥水亏缺胁迫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的全磷含量的先行遗传表现为减效。最后,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杂交后代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超级稻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镉累积特性,探明再生稻镉安全风险。【方法】以超级稻湘两优900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大棚中进行镉(Cd)添加试验,设置0(CK)、0.2、0.4、0.8、1.2和1.5 mg·kg-1等6个镉质量浓度处理,研究头季和再生稻根、茎、叶、稻米中Cd含量和累积规律,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头季和再生稻各器官Cd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器官Cd含量依次为:根>叶>茎>稻米;相同处理下,再生稻各器官Cd含量均低于头季。头季根系Cd含量为0.231 7~0.958 1 mg·kg-1,再生稻为0.212 8~0.780 2 mg·kg-1,较头季低5.1%~20.5%,平均降幅15.2%;头季稻茎Cd含量为0.021 2~0.084 6mg·kg-1,再生稻为0.018 9~0.062 1mg·kg-1,较头季稻Cd含量降低10.8%~42.6%,平均降幅29.7%;头季稻叶片Cd含量为0.027 3~0.115 7 mg·kg...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5.
针对宜春市土壤磷素含量及磷肥的施用现状,从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磷素的活化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宜春市土壤磷素缺乏的原因,并探讨了磷肥合理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紫色甘薯(宁紫1号)、食用甘薯(苏薯14)、兼用甘薯(苏渝303)、淀粉甘薯(苏薯11)4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施钾、施钾150千克/公顷、施钾300千克/公顷3个施钾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蔓薯比以及甘薯植株钾的累积量、利用效率、收获指数。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施钾300千克/公顷下苏薯11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宁紫1号和  相似文献   
57.
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入渗动态过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水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产流积水法采用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入渗过程曲线反映了坡面径流到达前后,实际入渗率从降雨强度控制阶段跃升到入渗性能控制阶段,并最终趋于稳定入渗率的全过程。入渗区不同坡位的累积入渗量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少,而且径流在坡面上推进速度越快不同坡位上的累积入渗量差值越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观测径流推进距离误差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误差。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产流积水法实验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并提出了由实测入渗率求入渗水量的解析方法,并将此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间接地估计了测量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入渗性能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8.
施磷方式对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以高产春玉米金山27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在3个施磷水平(P2O5 100、 150和200 kg/hm2)下,不同施磷方式(分层施磷和传统施磷)对其磷素吸收、 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分层施磷较传统施磷方式玉米植株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完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磷方式间,茎鞘、 叶片、 穗部营养体各生育时期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差异多数不显著,但完熟期子粒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分层施磷均显著高于传统施磷方式。 同一施磷水平下,叶片、 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中磷素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但差异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 转运率及对子粒贡献率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磷肥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均以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方式,且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分层施磷方式能促进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可提高磷肥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平地和坡地两种地形中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土壤氪矿化时间动态,同时结合动力学模型的应用,得出氮矿化潜力(N0).结果表明,地形和放牧强度对累积净氮矿化量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地形的影响要大于放牧处理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累积净氮矿化量、N0及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随放牧梯度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在不同地形中差异较大.但N0整体表现为,坡地系统高于平地系统,平地系统中以中度放牧下较大,而在坡地系统中则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在平地系统中,中度和重度放牧下的k值较大,而在坡地系统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60.
为了初步了解中药多糖的组成,以便于进一步对其进行提取和纯化,实验选取六种中药,并以从中提取的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加乙醇的浓度,测定多糖的累积沉积量,从此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有多糖的累积沉积曲线都呈现相似的形状。此方法可以为中药多糖提取和纯化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