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7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98篇 |
农学 | 47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158篇 | |
综合类 | 738篇 |
农作物 | 23篇 |
水产渔业 | 94篇 |
畜牧兽医 | 74篇 |
园艺 | 168篇 |
植物保护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122.
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主要人工林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23.
法国实施"木材能源-碳汇"示范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木材干燥“能源-碳汇”项目提倡木材加工厂安装新的木材能源锅炉和干燥设备,利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剩余物作为能源(从而节约化石性能源),国家环境与能源署对于木材能源锅炉及设备进行直接补贴,补贴金额按照使用新设备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进行计算。该项目在碳排放计量认证和计量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京都议定书》生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它标志着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的生效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利用外资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27.
为了准确计量黄淮海平原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碳汇功能,指导固碳树种的选择,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种主要农林复合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10种典型树种生物量,计算了平均含碳率和平均加权含碳率。结果表明,各树种器官含碳率在34.19%~49.19%之间,树干的平均含碳率为44.12%,树枝的平均含碳率为45.51%,叶的平均含碳率为45.07%,根系的平均含碳率为39.84%。各树种平均含碳率在40.03%~47.94%之间,枣树平均含碳率最高,为47.94%,柿树最低,为40.03%。全部20种主要农林复合树种的平均含碳率为43.57%,可以作为黄淮海平原地区森林平均含碳率。10种典型树种平均加权含碳率栾树最高,为47.32%,柿树最低,为38.82%,和平均含碳率差距在0.11%~1.73%之间。从树种含碳率来看,栾树、107杨、泡桐、国槐、苦楝、大叶女贞和枣树可作为黄淮海平原农林复合系统优先选择的固碳树种。 相似文献
128.
129.
正800米长的木栈道蜿蜒在一片50年生的油松林里,栈道两侧分布着18个节点,这些节点有的是用展板讲述50年来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这片油松林是如何从一片荒山变成现在的绿森林,有的节点让游客通过转动圆盘上的指针学习森林经营知识,有的节点是用模型模拟动物居住的环境。这条木栈道是北京市财政支持、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北京森林文化展示区建设"项目完成的北京市第一条自然观察径。日前经 相似文献
130.
利用2010—2020年天津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常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等统计数据,估算了天津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情况,以期为天津农田固碳减排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天津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相对稳定,年均434万t。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小麦的碳吸收量占比最高,且整体上均呈平缓增长趋势。农田碳排放总量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32.88万t降到2020年的14.25万t,总降幅约57%。各碳排放源中,化肥的碳排放占比最高,且基本上逐年降低。柴油和农膜是仅次于化肥的排放源,碳排放量均逐年降低。天津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净碳汇的年度变化不明显,年均408万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