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5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1123篇
林业   3211篇
农学   1067篇
基础科学   1097篇
  3187篇
综合类   8086篇
农作物   640篇
水产渔业   603篇
畜牧兽医   1874篇
园艺   1112篇
植物保护   508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818篇
  2022年   854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900篇
  2015年   864篇
  2014年   1324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1219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1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近年来,哈密地区植棉面积较大,尤其是宜棉区连作现象普遍,随着植棉年限的延长,出现棉花死苗、生长不良、病虫害发生频繁,部分农田土壤质量退化,作物减产,经济效益下降。吉祥雨能有效疏通作物维管素,使  相似文献   
962.
烘箱加热法测定橡胶树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烘箱加热法、油浴法、沸水浴法测定橡胶树不同器官的有机碳含量。烘箱加热法与油浴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大,相对偏差为0.05%~1.98%,平均为0.78%,相关系数r为0.9043,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烘箱加热法与沸水浴法的试验结果相近,相对偏差为0.12%~1.31%,平均为0.88%,相关系数r为0.8425,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用烘箱加热法代替常规的油浴法或沸水浴法,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快速,结果稳定的优势。此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3.
以王朗国家级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下的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冠环境下克隆生长特征,及4种林冠环境下克隆繁殖的大小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分株平均生物量、基径、高度以及当年生立竹分株密度的显著差异,但对整个无性系种群的分株密度没有影响,缺苞箭竹对不同林冠环境的响应主要体现在分株质量上;间隔子的生物量、直径、分枝强度和比间隔子长等克隆生长特征在各个林冠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间隔子长度只在大林窗环境中显著低于其他林冠环境;缺苞箭竹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表现出克隆繁殖的大小依赖关系,母株大小通过间隔子的作用,对当年生立竹大小有显著影响.缺苞箭竹的克隆生长受到不同林冠环境的影响,在其适宜生境(中等林窗)内种群通过提高分株质量以增强整个种群的生命力,同时克隆生长受到自身母株的制约,林冠环境通过影响母株的质量从而影响克隆繁殖分株.  相似文献   
964.
将杂多酸(PW9Fe3)负载到阴离子交换树脂(Resin)上,得到PW9Fe3/Resin(PWFR)固相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可以有效地活化H:0:降解染料.以罗丹明B(RhodamineB,RhB)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RhB的降解动力学,以及降解过程中其UV—vis光谱及体系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hB的共轭芳环结构被破坏.催化剂的循环实验表明,PWFR固相光催化剂易于分离,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65.
对K-卡拉胶进行氧化降解,经过透析,得到分子量不同的两种卡拉胶寡糖,并分别制成四丁基铵盐,进而与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酰化,制得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卡拉胶邻苯二甲酰基化衍生物。对产物进行IR表征,红外光谱表明制得的为目标产物,并检测了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K-卡拉胶在邻苯二甲酰基化以后对上述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66.
经弘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36-37,4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以及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试验法对木绣球(Viburnum macrocephalum)花提取物的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绣球花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为7.1 mg/mL。供试木绣球花甲醇提取物主要成分为C7H12O6、C16H18O9、C23H22O12、C27H30O15、C19H26O12和C37H50O18。其中化合物C16H18O9和C19H26O12显示有弱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967.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田土壤碳库未来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土壤碳库对缓解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温度、降雨和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改变,会通过影响净初级生产力(NPP)、外源碳投入和有机碳分解速率等因素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另外,气候变化也会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等农业措施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成果表明,到21世纪末,中国气温将会升高3.9-6.0℃,降水有望增加9%-11%。至205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造成中国农田系统碳投入相比1980年降低2.3%-10%(小麦、玉米和水稻平均值)。相反,在综合考虑CO2浓度升高的协同作用后,2050年中国农田系统碳投入相比1990年前将会增加13%-22%(平均年增长率0.2%-0.4%)。模型预测显示,至2020、2050和2080年,中国旱地0-30 cm土层有机碳在CO2低排放情景下分别会损失2.7、6.0和 7.8 tC·hm-2,在CO2高排放情景下分别会损失2.9、6.8和8.2 tC·hm-2,大概占1980年农田土壤碳的4.5%、10.5%和12.7%。综合碳投入和排放对农田土壤碳库的整体影响来看,21世纪末期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含量较1980年会下降10%左右,但如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抑制农田土壤碳库的降低甚至提高,如农田系统碳投入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时,土壤碳库会在21世纪末增加两倍。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是否会强烈影响农田土壤碳库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其对固碳效应正面和负面影响相互抵消后成为碳源还是碳汇说法不一。因此,在采取缓解气候变化、增加农田土壤固碳的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强农田土壤碳库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政策框架的决定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8.
长期施肥下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组分的有机碳由于化学性质和存在方式等不同,其生物有效性和肥力功能不同,并反映出不同的稳定机制,所以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对于更好地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肥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壤性水稻土为对象,旨在研究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合理培肥模式。【方法】以中国黄壤性水稻土18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采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重点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并通过定量分析组分碳含量与年均碳投入量的关系,探讨土壤有机碳饱和现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0.5MNPK)和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MNPK),碳投入梯度为0.87-6.02 t·hm-2·a-1。【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含量,总有机碳提升10%;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增加幅度高于化肥处理,总有机碳提升24%-46%,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的提升幅度最大;与不施肥(CK)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显著升高;模型分析发现,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浓度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与生物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以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饱和曲线效应”的对数函数关系。【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水平的最佳培肥措施,并以物理保护有机碳的提升幅度最大,强化了有机碳的物理稳定机制;黄壤性水稻土较稳定的有机碳组分(化学保护态、生物化学保护态)以及总有机碳存在饱和现象,在当前条件下出现饱和限制。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联用的方法建立了水中微量共存类固醇雌激素(Steriod estrogens,SEs)---雌酮(Estrone,E1)、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 EE2)的同时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高等优点。对浙江省某市主要供水水源及河道景观用水进行为期一年的检测,水源水中 E1、E2和 EE2均有检出,水源水中 E1和EE2检出率偏低,小于10%,检出最高浓度分别为56、97ng/L,EE2的存在水平较高;E2的检出最为频繁,检出率超过30%,最低浓度为70ng/L,最高浓度133ng/L;景观水中3种 SEs 的含量及检出频率均高于水源水,水环境中存在 SEs痕量污染。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评价封育草地土壤的质量.[方法]以北疆山地荒漠草地放牧和围封7年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与放牧相比,围封7年土壤易氧化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5~ 50 cm各土层显著升高(P<0.05).0~20 cm、35~ 5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 100.表明草地封育使土壤有机碳活度增大,同时增加了土壤碳的截存,土壤质量有所提升.[结论]围封后,土壤易氧化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升高;土壤表层与下层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放牧;荒漠漠地长期封育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和土壤碳库质理,增强了土壤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