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3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718篇
林业   1440篇
农学   337篇
基础科学   231篇
  2771篇
综合类   3688篇
农作物   239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634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林分结构优化、林地生产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和持续、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森林抚育对林内植物多样性、林地土壤特性、林分特征和林分碳储量的影响,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有重要影响。针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凋落物分解、土壤肥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抚育间伐后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抚育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机制和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并需要开展各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多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密度森林的抚育间伐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08年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各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的线性模型计算乔木层碳储量,利用生物量扩展法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乔木层总固碳量为348.89TgC,乔木层碳密度为43.43t/hm2,林下植物固碳量为68.03TgC,林地固碳量为434.02TgC。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碳储量占林区总碳储量的86.10%。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幼龄林、中龄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9.66%。林木固定CO21 279.26 Tg,释放O2930.37Tg,林木固碳价值为4 186.68亿元,释放O2的价值为9 303.7亿元。  相似文献   
994.
全面综述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评估方法,系统总结了中国学者近期在BEF方法、土壤有机碳的管理因子方法和整合分析方面的工作,分析了IPCC评估方法对中国土地利用碳核定的适应性,最后得出IPCC方法框架应用于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核定问题上仍显不足的结论,并且提出了中国碳源汇核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7.6)t·hm-2、(2)炼山所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和凋落物C量损失分别为8.8(±0.3)t·hm-2、0.19(±0.02)t·hm-2和2.80(±0.08)t·hm-2、(3)炼山能显著降低0 ~60 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其C损失量为39.5(±1.0)t·hm-2.炼山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燃烧所释放CO2量为188.1 t·hm-2.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人工林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6.
西藏自治区森林枯落物碳储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典型样地采样,建立了枯落物碳密度与厚度关系方程,并结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坡度与枯落物厚度因子,估算出西藏自治区森林枯落物碳储量.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丰富的森林植被生产了巨大的枯落物层碳库,有机碳分解和碳库消耗缓慢.研究该部分碳库状况,为估算和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年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生物基质肥料最低,75%生物基质肥配施25%化肥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生物基质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降低了土壤呼吸商;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春茶茶叶产量以25%生物基质肥+75%化肥处理最高,以100%生物基质肥料处理最低。综合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生物基质肥+75%~50%化肥适宜茶园施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自2005年开始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传统平作(CT)为对照,分析了垄作固定道(PRB)和平作固定道(ZT)2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TOC 和 SMBC含量均表现为PRB>ZT>CT,且PRB、ZT与CT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OC和SMBC的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相似,耕层土壤TOC 和 SMBC 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处理之间差异逐渐减小;PRB处理小麦产量是CT处理的1.14倍,ZT处理小麦产量是CT处理的1.11倍,PRB处理比ZT处理小麦产量高219 kg·hm-2;TOC 和 SMBC之间及其与小麦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河西绿洲灌区实施垄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固碳能力,是持续增加小麦产量的主要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999.
水稻低碳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田是甲烷(methane,CH4)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的重要发生源。稻田中CH4和N2O的产生、消耗以及传输过程受稻田土壤类型、水分条件、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方法、耕作模式和制度、水稻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CH4和N2O具有不同的排放特性,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的中期排水烤田、后期干湿交替能显著降低CH4排放量,但同时也可能促进N2O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时减少CH4和N2O的排放量是实现稻田低碳生产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稻田土壤的碳固定也是使稻田系统从源转变成汇的关键技术。从水稻生产过程中CH4排放、N2O排放、稻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减排措施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低碳生产相关研究状况,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措施以及各种减排措施的全球增温潜势评价研究,并对水稻低碳生产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放牧对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淡栗钙土的碳、氮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均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碳、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放牧、中度放牧以及重度放牧的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区域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而轻度放牧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是区域因素和放牧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碳、氮的变异总体表现为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后土壤碳、氮低含量斑块面积随着年度递增而增加。内蒙古四子旗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适合轻度放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