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硅酸钠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性质和水稻吸收Cd Pb Zn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Zn复合污染土壤(pH6.02,DTPA-Cd、DTPA-Pb和DTPA-Zn含量分别为3.70、650.6、147.9mg·kg-1)中施用硅酸钠对水稻吸收Cd、Pb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明显提高了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pH值,土壤DTPA-Pb分别降低40.34%~43.26%(分蘖期)、10.99%~18.14%(成熟期),土壤DTPA-Zn分别降低43.91%~58.92%(分蘖期)、4.16%~28.41%(成熟期),分蘖期土壤DTPA-Cd也显著降低,但成熟期土壤有效Cd反高于对照。硅酸钠使糙米Pb、Zn含量分别降低了20%~83%和6%~13%,但使糙米Cd含量增加了16%~145%。转移系数的测定表明,施用硅酸钠使分蘖期从根到茎、成熟期从茎到糙米、叶到糙米Pb的转移系数最多分别降低67%、70%和80%;使分蘖期从根到茎,成熟期从根到茎、叶到糙米Zn的转移系数最多分别降低60%、54.90%和59.38%;但使分蘖期从茎到叶、成熟期从茎到糙米、叶到糙米Cd的转移系数最多分别增加54.14%、64.29%和90.24%。以上结果表明,硅酸钠降低了土壤Pb、Zn的有效性和Pb从根到茎(分蘖期)、从茎和叶到糙米(成熟期)的转移及Zn从根到茎(分蘖期)、从根到茎成熟期和从叶到糙米(成熟期)的转移,但提高了成熟期土壤Cd的有效性,促进了Cd从茎到叶(分蘖期)、从茎和叶到糙米(成熟期)的转移。  相似文献   
32.
2种药剂诱导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就β-氨基丁酸(BABA)和硅酸钠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诱导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药剂均能够诱导水稻产生抗性,田间自然诱发接种,BABA(3.75g/hm~2)发病后喷等质量的春雷霉素,效果可达到76.70%,药效时间较长(34 d).同时,硅酸钠和BABA等质量混合,它的防效虽略低于BABA的防效,但仍可达71.46%,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硅酸钠作为速效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2020年采用小区的试验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计硅酸钠不同用量梯度等5个处理,研究硅肥不同用量配施化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主要生育期通过调查植株性状,表明施用硅酸钠可促进植株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特别在水稻灌浆期,施硅肥增加了叶片面积,加快水稻抽穗进程。测产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硅酸钠45kg/hm2效果最佳,比对照公顷增产766.6kg,增产率为8.27%,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增加分蘖、提高穗粒数来实现的,配施硅酸钠能有效降低空瘪率。  相似文献   
34.
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的抗性及其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抗性及其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在接菌和不接菌情况下施硅酸钠,调查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地下茎和匍匐茎的发病情况,并测定与抗性相关的7种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接菌8 d时,施硅酸钠的马铃薯幼苗地下茎和匍匐茎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酸钠的降低42.9%和67.2%;接菌12 d时,施硅酸钠的马铃薯幼苗地下茎和匍匐茎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酸钠的降低55.7%和50.0%。施硅酸钠4~6 d,硅酸钠可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不接菌处理时硅酸钠能减缓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降低;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无影响;不接菌处理14~16 d时硅酸钠能提高马铃薯幼苗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接菌处理时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SOD活性无影响;施硅酸钠第10天,马铃薯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施硅酸钠处理第2天,马铃薯幼苗体内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不接菌处理10~14 d时施硅酸钠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的木质素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硅酸钠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和活性氧代谢的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100 mmol•L-1硅酸钠常温浸泡处理10 min,处理后12 h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测定处理对果实采后病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硅酸钠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P<0.05)和果实的自然发病率;诱导果实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和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的提高,增加了果肉组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抑制了前期果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促进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产生,降低了果肉组织细胞膜的完整率。接种后硅酸钠处理果实可进一步诱导果肉组织产生更多的H2O2和 ,提高了CAT活性,维持了SOD活性,促进果肉组织产生了较多的MDA。【结论】采后硅酸钠处理可通过调节果实活性氧的代谢来提高厚皮甜瓜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硅酸钠在室内和田间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巨峰葡萄为材料,对葡萄炭疽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率及室内和田间防治炭疽病效果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硅酸钠对葡萄炭疽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室内接种炭疽病菌5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8%、44.37%和52.71%,且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田间最后1次喷药10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94%、67.16%和73.46%,喷施10%苯醚甲环唑6次的防治效果为76.84%,喷施3次的防治效果为64.29%;25 mmol/L硅酸钠与喷施6次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喷施3次苯醚甲环唑的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在生长季可利用硅酸钠与常规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37.
38.
为有效利用水稻秸秆富硅特性并解决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方法制备硅酸钠溶液并进一步生产白炭黑。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分析硅酸钠溶液及白炭黑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浓度2 mol·L-1、液料比7 mL·g-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水稻秸秆生物炭制得硅酸钠模数为0.69,SiO2溶出率为61.3%;在反应温度80℃、硫酸溶液浓度11%、反应终点pH 9,陈化时间2 h条件下制备的白炭黑纯度为94.68%。通过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制备的白炭黑为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结构。优化水稻秸秆生物炭制备硅酸钠以及进一步生产白炭黑最佳反应条件,对水稻秸秆高效循环利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为低模数稻秆基硅酸钠制备高纯度白炭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9.
以巴沙木(Ochroma pyramidale)木材为研究对象,制备尺寸为(纵向×径向×弦向)100 mm×100 mm×2 mm的试件(天然木材试件);采用“质量分数2%的亚氯酸钠溶液+加冰醋酸”,在85℃蒸煮3 h,脱除木材中大部分木质素,冲洗、蒸煮除去残留的化学物质,真空冷冻干燥后制备脱木质素木材试件;采用质量分数为30%的硅酸钠溶液,浸渍天然木材试件、脱木质素木材试件,85℃水浴高温浸渍1.5 h,浸渍材气干7 d、55℃干燥12 h后,制备阻燃木材试件、阻燃脱木质素木材试件;参照相关标准,测定试件的氧指数、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总烟释放量、一氧化碳产量、二氧化碳产量、残余物质量、热稳定性;分析天然木材、脱木质素木材、阻燃木材、阻燃脱木质素木材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与天然木材相比,阻燃木材、阻燃脱木质素木材的氧指数显著提高。脱木质素处理和硅酸钠浸渍,对降低木材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总烟释放量、一氧化碳产量、二氧化碳产量均具有促进作用。热质量分析表明,脱木质素处理对木材残炭量影响较小,阻燃木材、阻燃脱木质素木材的热分解速率明显下降;“脱木质素+硅酸钠浸渍”协同处理...  相似文献   
40.
针对孤岛油田中高渗透率的问题,在油田污水中以有机硅和硅酸钠为主剂,加入EDTA和缓释酸,研制了一种延迟凝胶的硅酸类堵水剂。试验在常压和模拟地层温度60℃下进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堵水剂凝胶时间的影响效果,得出试验的最佳配方为有机硅1.3mL+硅酸钠6.4mL+缓释酸14.5mL+EDTA0.15g+油田污水,凝胶时间为13h。该配方既减少了硅源用量,降低了成本,又能够满足堵水剂的凝胶强度,符合实际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