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494篇
基础科学   127篇
  1052篇
综合类   2729篇
农作物   323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493篇
园艺   649篇
植物保护   58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Wheat blue dwarf(WBD) is a disease caused by phytoplasma and only reported from China. A fragment about 1.3 kb in protein translocation gene, secY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total DNA of di-seased wheat sample with primer pair secYF/secYR, which was designed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 of known 16SrI group members. Nucleotide acid sequence analysis of amplified fragment indicated that the length was 1 240 bp.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s was constructed and showed that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was clustered into the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 subgroup 16SrI-C.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showed high homology with clover phyllody phytoplasma strains based on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82.
矮慈姑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n Mig)又名瓜皮草,是繁衍力很强的稻田多年生恶性杂草。近年来由于稻田极少进行人工除草,主要依靠除草醚、丁草胺等除草剂在本田初期进行化学除草,这些除草剂对矮慈姑防效极差,使近年来矮慈姑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为加强对矮慈姑的防除,我们开展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3.
麦二叉蚜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胶体金标记法和荧光抗体标记法研究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ft mosaic virus,MDMV)的机制。麦二叉蚜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需要辅助成份-蛋白酶(Helper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的参与。在电镜下观察到HC-Pro可以与MDMV粒子结合。用FITC标记的HC-Pro抗体和MDMV抗体证明,HC-Pro可以直接结合到蚜虫口针上;而MDMV粒子不能直接结合到蚜虫口针,必须在HC-Pro的辅助下才能结合到蚜虫口针上。这为HC-Pro在蚜虫传毒过程中起桥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MDMV粒子主要吸附在蚜虫口针的尖端和中间部分。  相似文献   
84.
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相对生长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虽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变化,但最高浓度为0.2g/mL时,这4项指标始终低于其他处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历期的影响不明显,但使蛹期延长,幼虫死亡率升高,且提取物浓度越高,这些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5.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及散点聚类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林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林地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大小依次为:15a>24a>36a>天然草地(CK)。即随着人工柠条林林龄的增加,其土壤渗透性能力逐渐减弱,对照天然草地的土壤渗透能力最小。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回归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Kostiakov模型,相关系数在0.8003~0.9535之间,且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Kostiakov模型是比较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  相似文献   
86.
2010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毒源广泛、传毒介体发生量大、水稻感病生育期与传毒介体发生期吻合、水稻种植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范围显著扩大、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发生形势日趋严峻.加快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保障水稻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7.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88.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绿洲边缘积沙带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为了研究积沙带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对河西走廊东端至走廊中西部绿洲边缘的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东端至中西部绿洲边缘积沙带平均高12.77m,平均带宽308.48m。2)积沙带形成的沙源因素是其上风向主风方向经过沙漠的距离;积沙带形成的气候因素是年降水和年平均风速;3)积沙带的高度和宽度与其上的天然植被盖度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包括人工植被的植被总盖度相关不显著。4)降水条件是决定积沙带高度的关键因子。降水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植被盖度,进而影响积沙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89.
 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na like-oaganism Blue Dwarf-WMBD)是北方麦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特别是在间套麦田和麦草覆盖保墒的旱农栽培麦区发生严重,其是我国在小麦上新近发现的第一个类菌原体病害。  相似文献   
90.
沙丘部位对聚乳酸纤维沙袋沙障降解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聚乳酸纤维沙障的降解速度对于沙障防护效益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的流动沙丘迎风坡设置聚乳酸沙障,采用测定力学性能、质量损失及观察表面形态等多种手段对毛乌素沙丘迎风坡底部、中部和沙丘顶部铺设5a的聚乳酸纤维沙障的降解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聚乳酸纤维沙障相比,从沙丘迎风坡底、迎风坡中到坡顶,沙障的降解速度逐渐增大。障格内纬向障体(垂直于主风向)的整体降解速度较经向障体(平行于主风向)的严重。单根沙障暴露面障体的降解速度均较贴地面的大,且二者的差异随坡位的上升越来越大。表明沙丘不同部位的风沙活动、光照、土壤水分含量等环境因素分布的差异对于聚乳酸纤维沙障降解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置沙障或后期维护时应当注意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