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鲢的性分化及性转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繁殖季节顺产出的鲢卵从未受精卵开始到出膜后45d的鱼苗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其性分化。经观察,鲢苗出膜后24d在腹腔上皮的下方清晰可见性腺原基。出膜后34d则已明显性分化,雄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与性细胞一起突向体腔,以柄状精巢系膜连于腹膜上皮;雌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沿腹膜上皮横向伸展。用口服甲基睾丸酮(MT)的方法,设3个梯度(15×10-6、30×10-6、45×10-6)对鲢雌核发育苗进行性转,结果以出膜后3~4d的鱼苗口服MT(30×10-6),连续投喂50d,转雄效果较好,鱼苗能正常摄食药饵,成活率可达79.2%。  相似文献   
32.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工程菌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同源重组原理,利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Ktac1-act1和pKtac1-act2分别转化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经PCR和Southern blot筛选获得2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对这两株基因工程菌的关键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碳酰基还原酶(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carbonyl reductase,3α-HSD/CR)表达情况和细菌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基因工程菌在没有诱导剂诱导的情况下,其3α-HSD/CR的表达量比原始菌提高了近20倍。添加抗生素进行培养,两株工程菌的activator和3α-HSD/CR表达均较稳定;而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两株工程菌的activator和3α-HSD/CR的表达变化较大,蛋白总体表达水平比添加抗生素时低。研究结果可以初步推断,3α-HSD/CR的表达受activator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33.
以20 mg.kg-1和2 mg.kg-1剂量对经检测不含甲基睾丸酮残留的罗非鱼单次口灌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组织中甲基睾丸酮(MET)的浓度。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Florisil小柱净化。以3p97软件分析药时数据,MET在两个浓度组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29和0.28 h;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65和0.57 h,达峰时间分别为是0.78和0.60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40和5.98 h。20 mg.kg-1组血液和肌肉中MET残留至144 h仍有检出,至216 h血液和肌肉样品MET均未检出;肝脏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和肌肉中的浓度,MET残留至24 h有检出,48 h的样品未检出。结果表明,口灌给药,MET在罗非鱼体内吸收、分布快,肝脏为主要吸收和代谢器官,与血液和肌肉相比消除速率要快,血液和肌肉中的MET消除速率相对较缓慢,因此开展MET监督检验除了常规的肌肉样品的检测外,还应增加血液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雌核发育鲢鱼苗性转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采用投喂甲基睾丸酮药饵的方法对雌核发育鲢鱼苗进行性转化的初步结果。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的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鲢鱼苗的性分化进行诱导,研究不同剂量下雌核发育鲢鱼苗的存活率及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通过饲养观察和切片证实,鲢鱼苗摄食剂量为30μg/g的甲基睾丸酮药饵,存活率最高,且有性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5.
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农药厂排放的废水和污泥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命名为:YW-1。该菌在含有500μg/mL的氯嘧磺隆无机盐培养基中对氯嘧磺隆有较高的降解效率,96h内可使氯嘧磺隆降解90%以上,菌株YW-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pH5.0。  相似文献   
36.
睾丸酮假单胞菌(Pesudomonastestosteroni)是一种土壤性条件致病菌,我园白黄占鹿、岩羊、大耳羊、白沙长角羚等动物曾发生多例该菌感染。1病情及症状1997年8月至1998年3月,我园饲有8头非洲大耳羊(Dorcatragusmega...  相似文献   
37.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仍有用丙酸睾丸酮或类似激素催熟的活禽销售,虽然这种人工激素会很快在鸡体内消失,但是,这种催熟的鸡看上去很健康,鸡冠很红,却缺乏应有的味道,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望生产、消费者及行业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8.
1种类 1.1性腺激素 雄性激素临床主要应用的是丙酸睾丸酮。具有刺激精子生成,促进副性腺器官的发育和分泌,延长附睾中精子的寿命,促进公畜雄性性状表现的功能。治疗公猪性机能减退,一般只用1次,不能连续应用,否则易形成依赖性,  相似文献   
39.
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本德 《水产学报》1982,6(2):147-152
水文介绍了用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结果。对孵化后3天的人工雌核发育的红鲫仔鱼和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仔鱼,以含有不同量的甲基睾丸酮激素饵料喂养90天,再用一般饵料喂养直到可以剖腹鉴别性别。结果是:1,喂用每克MT23—20ug激素饵料的,除1尾发育为精卵巢外,全部试验鱼都发育成雄性;2,喂用每克含MT30-100ug激素饵料的,没有雄性鱼出现。此外,用1ml王业酒精同1g饵料配制的混合饵料,喂养90天的试验鱼,有60—84.6%的个体发育成雄性。不加激素和酒精的饵料喂养的对照组鱼,全部发育成雌性。  相似文献   
4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投喂添加不同浓度甲基睾丸酮(MET)饲料的罗非鱼鱼苗、随机采取的罗非鱼成鱼及其跟踪饲料进行检测。刚孵化的罗非鱼鱼苗投喂添加不同浓度MET饲料30 d后,HPLC检测其体内残留量。继续投喂未添加药物的饲料,30 d后再次检测MET残留量。分别从不同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罗非鱼主要养殖产地,随机抽取罗非鱼成鱼样品,并从养殖产地随机抽取追踪饲料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ET残留。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的罗非鱼苗种,对照组无MET残留,其余5个添加MET试验组的MET残留量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投喂未添加MET的正常饲料30 d后,所有试验组均无MET残留;从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各个养殖基地随机抽检的罗非鱼样品及其跟踪饲料中MET阳性率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