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0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703篇
农学   445篇
基础科学   39篇
  521篇
综合类   4114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166篇
园艺   885篇
植物保护   67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991.
以愈创木酚、α-萘酚、没食子酸、L-酪氨酸和单宁酸等5种酚类物质为底物,采用鉴别培养基筛选法从14株茶树内生真菌中初筛获得4株产多酚氧化酶的真菌。根据变色圈的大小、颜色深浅和摇瓶发酵的结果复筛获得产多酚氧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CSN-13。对菌株CSN-13产酶营养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碳源物质中,以麸皮对菌株CSN-13产多酚氧化酶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的5种氮源物质中,以硝酸铵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茶水,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对CSN-13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0βg·L-1)、硝酸铵(15βg·L-1)、茶水(4βg·L-1)、KH2PO4(2βg·L-1)、MgSO4·7H2O(0.5βg·L-1)、无水CaCl2(0.075βg·L-1)、CuSO4·5H2O(0.01βg·L-1)。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CSN-13在28℃下培养5βd,酶活力达到241βU·mL-1·min-1,比优化前提高8.5倍。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13及其发酵产酶培养基的研究为多酚氧化酶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石斛内生细菌DEB-2对5种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石斛内生细菌DEB-2菌株对贵州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DEB-2发酵液对辣椒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辣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黑点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辣椒红色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和辣椒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的毒力。结果显示,内生菌DEB-2菌株能显著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尖端均有不同程度变粗、膨大、崩解或者菌丝分枝增多的现象;分生孢子及芽管产生畸形。DEB-2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是28.5、76.2、80.7、79.9、72.0 μL/mL;对辣椒疫病病原菌和早疫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73.5 μL/mL和68.7 μL/mL。研究表明,DEB-2菌株能有效地同时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该5种辣椒真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稻田土壤8种真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TS-5.8s rDNA区序列,初步鉴定了浙江大学试验基地稻田土壤的8种常见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井冈霉素、多菌灵、咪鲜胺和三唑酮4种常用杀菌剂对这8种土壤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混用对禾柄锈菌、黑曲霉和长枝木霉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8种真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在0.091~3.1 mg/L之间;多菌灵的EC50值在0.15~1.8 mg/L之间;三唑酮的EC50值在0.57~8.5 mg/L之间;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最低,EC50在12~94 mg/L之间。由4种杀菌剂的SSDs曲线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真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当多菌灵与咪鲜胺按其EC50值分别以体积比3∶2、1∶1和7∶3混用时,增效系数分别为1.615、1.039和1.042,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或相加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杀菌剂对稻田生态系统真菌群落的生态效应及杀菌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中华稻蝗肠道中分离得到6株真菌,活性筛选试验表明菌株DH03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当供试质量浓度为100 μg/mL时,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稗草和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80%,比阳性对照2,4-二氯苯氧乙酸的活性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发酵液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部分;该菌株的发酵液对盆栽稗草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喷施发酵液原液时,稗草的受害率和均株高分别为36.1%和9.78 cm。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Cladosporium oxysporum。DH03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 CCN:主要病原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危害日益严重, 亟待探索新的生防途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 对寄主植物具有生物药肥双重作用, 不仅能促进植物吸收利用养分, 而且能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本研究以AMF与CCN相互作用为切入点, 试图明确AMF与CCN相互作用关系, 并科学评价不同AMF抑制CCN、降低病害的效应。试验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 设接种AMF Gigaspora margarita(Gi.m)、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Glomus versiforme(G.v)、Gi.m +G.m+G.i+G.v、CCN、CCN+Gi.m、CCN+G.m、CCN+G.i、CCN+G.v、CCN+Gi.m+G.m+ G.i+G.v和不接种对照(CK)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 接种AMF各处理均能降低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率、土壤中孢囊数和根内J2数量, 其中Gi.m处理抑制效果最大;CCN不同程度减少AMF侵入点数和产孢数量。Gi.m 和CCN+Gi.m处理的根内丛枝着生数量最多, 而后者根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CCN+AM真菌处理。Gi.m和G.i处理的小麦株高、地上部干重高于其他处理;Gi.m 和CCN+Gi.m的处理的单穗重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AMF能不同程度拮抗CCN、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 其中, Gi.m是高效菌种。结论认为, AMF与CCN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 AMF能通过诱导植株防御反应拮抗CCN。  相似文献   
996.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antifungal substances,简称AFS)的基本特性,本文从盾壳霉MCD培养物滤液的抑菌谱、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照射稳定性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壳霉AFS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小核盘菌S.minior等10种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FS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盾壳霉MCD培养物滤液经120℃处理30 min后,对核盘菌仍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9.5%)。不同环境pH对AFS的抑菌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pH值为7,AFS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此外,环境pH也影响AFS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1~14),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pH 1~6),AFS活性稳定(抑菌率为81.1%~76.4%);AFS对紫外线照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盾壳霉抗真菌物质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这对于应用盾壳霉的抗真菌物质来防治油菜菌核病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998.
新蚜虫疠霉是蚜虫专性病原真菌,是流行潜力极大的昆虫种群自然调节因子,在桃蚜蚜群中大量流行。为了研究昆虫与虫霉的相互关系以及虫霉病在昆虫种群中的流行规律,陈相波等(正文731~735页)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新蚜虫疠霉样品的DNA提取测试,建立Lysis提取结合Chelex-100方法的PCR检测技术体系,并以此方法为支撑进行了田间麦蚜新蚜虫疠霉流行病的调查验证。改良的Chelex方法不仅为昆虫病原真菌的田间流行学调查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而且在其他真菌的核酸快速、痕量检测方面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9.
<正>近日,在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和家村,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举办的香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该所新培育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系)"中蕉3号"和"中蕉6号"在外观、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表现良好,而此前一天,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专家对"中蕉6号"新品系的鉴定为:丰产性能良好,品质优良,田间表现对香蕉枯萎病抗性强,适宜在广东省香蕉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正>中国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东海、南海、黄海、渤海四大海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目前已从海洋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中分离到多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物质,有些已经应用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已经正着手于这些物质的工业化生产。随着中国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逐渐对新资源利用的重视,海洋微生物作为生物农药的新来源必将成为中国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