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8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林业   785篇
农学   480篇
基础科学   310篇
  435篇
综合类   3647篇
农作物   465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1145篇
园艺   642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探讨不同欧洲型黄瓜种质资源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为耐热种质资源筛选及耐热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0份欧洲型黄瓜的叶片为材料,设置6个高温处理,以室温为对照,测定浸提液电导率值并计算相对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且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通过计算"S"型曲线拐点求得20份欧洲型黄瓜的半致死温度在45~51℃,其中33-2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50.09℃,37-1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45.82℃。20份欧洲型黄瓜的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33-275-232-233-111-231-209-236-276-136-137-210-135-276-211-143-235-175-132-137-1。因此,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欧洲型黄瓜耐热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2.
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西北中部旱作雨养农业区以冬小麦‘康庄974’为试验材料,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共3个栽培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和温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花后旗叶相对含水量(RWC)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且PM较SM降、升幅度明显。与CK相比,覆盖显著提高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开花时间越长,SM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而PM主要提高花后7 d旗叶抗氧化能力。SM和PM的粒重分别较CK增加14.3%和19.1%(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SW)是影响旗叶生理活性的关键因子,提高SW,有利于增加RWC(r=0.84**),从而提高旗叶抗氧化能力,其中RWC和抗坏血酸酶(AS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ASA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6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柠檬酸铜)和铜添加水平(20和30 mg/kg)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铜含量与含铜酶活性以及组织铜含量的影响,探讨断奶仔猪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3×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8.98±0.48)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12头,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铜含量为7.80 mg/kg),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或30 mg/kg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或柠檬酸铜(均以铜含量计)。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与对照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铜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铜蓝蛋白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铜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心脏、肾脏、胰脏和跖骨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斜率比法计算,以血清铜...  相似文献   
164.
植硅体是一种新兴的植被、环境和气候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生态学和考古学中,其作为古植被和古气候指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植物植硅体形态研究。例如,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植物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均能发育成形态和大小相近的短鞍型植硅体,迄今为止有关其详尽的形态对比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描述了5种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的茎叶和花穗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形态,并测量了植物不同部位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除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花穗短鞍型植硅体无凹边外,大部分短鞍型植硅体形态相似;进一步引入形态参数区分,画眉草亚科植物茎叶短鞍型植硅体的底长平均为(11.9±2.3)μm,鞍长平均为(8.1±1.9)μm,宽度平均为(12.2±2.7)μm,芦苇茎叶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11.9±2.2)μm,鞍长平均为(7.9±1.1)μm,宽度平均为(11.2±1.6)μm,表明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茎叶的短鞍型植硅体形态测量数据重合,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小画眉草花穗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8.3±1.0)μ...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比中国兽药典、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相对密度测定法,了解四部药典的异同点,旨为中国兽药典引入新方法提供参考。分别对四部药典的收载情况、测定法原理、应用范围等进行比较和讨论。四部药典收载的测定法略有差异,中国兽药典收载的测定法在测定黏稠液体时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议中国兽药典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引入振荡型密度计测定法。  相似文献   
166.
杂交籼稻与其亲本低温障碍耐冷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较高海拔地区采用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平均结实率和相对冷敏指数(CRI)为指标,对以3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组配的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籼稻组合的障碍型耐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低温胁迫下,相同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相同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间平均结实率和CR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耐冷性前者呈A/R5〉A/R3〉A/R2〉A/R1〉A/R4,后者呈A3/R〉A1/R〉A2/R的趋势,表明杂交籼稻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的影响;(2)杂交组合不同播期之间的低温平均结实率和CRI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低温平均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在Ⅳ期与Ⅲ、Ⅱ期之间分别为0.6030^*和0.6620^*,在Ⅲ期与Ⅱ期之间为0.5641^*;而CRI值的相关系数在Ⅳ期与Ⅲ、Ⅱ期间分别为0.7439^*和0.9770^*,在Ⅱ期与Ⅲ期之间为0.7267^*。  相似文献   
167.
苏北沿海棉区是我省同时也是我国植棉集中、单产较高的商品棉基地。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植棉相对效益也越来越低.从事植棉的人口和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轻型栽培是植棉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轻型栽培其核心思想:一方面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另一方面积极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植棉管理工序,  相似文献   
168.
晋麦47号产量结构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麦47号适宜于黄淮麦区广大旱地推广种植.表现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结构合理协调,互补性强;具有相对库大源足流强的生理活性运转能力。实施高产栽培,应降低播量。适当稀播种植。增施有机肥,氮磷配合施足底肥及后期进行3喷。在肥厚旱地和扩浇水地种植,具有更大增产潜力,产量可达300~400kg/667m^2。  相似文献   
169.
黄土高原北部垄膜沟植田间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70.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一)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研究稻-鸭共生对高原粳稻的产量及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和叶面指数(LAI)的影响效果,分析了稻-鸭共生模式产量高于传统农作的原因,为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