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15篇
  34篇
综合类   449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1.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淀粉粒的分布特征,以直链淀粉含量(Am)不同的3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其成熟期胚乳的淀粉粒度分布。结果表明,9个小麦品种淀粉粒粒径大小范围均为0.4~45.0μm,体积与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变化;B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目的99.8%~99.9%。Am不同的3组小麦品种的A、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糯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最高,高Am组的最低。不同类型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差异,说明糯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升高主要是由于其个体体积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912.
综述了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状,对蒸煮食味品质作了详细介绍,并概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3项指标的最新研究进展。如今,相关淀粉合成酶基因QTL已被定位,且主要酶基因也已被克隆,但是其对蒸煮食味品质的深层调控机制仍不明了,文章对今后稻米蒸煮品质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13.
两种穗型粳稻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粒位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6个直穗型和4个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者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的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及其频数分布、粒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存在着较大的影响;直穗型粳稻品种单一稻穗内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差异明显大于弯穗型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变异系数与离散程度均高于后者;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与其相应的粒位有关,两种穗型粳稻品种均表现为穗顶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穗基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一基本趋势。但与弯穗型粳稻品种相比,直穗型粳稻品种大量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产生的部位是在其稻穗的中部,而不仅仅局限在稻穗基部的3个枝梗上。  相似文献   
914.
利用7个籼型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非条件和条件分析方法,研究了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重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利用条件分析的方法排除直链淀粉含量或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糙米重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存在的真实遗传相关性。条件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会增大糙米重与糙米长、糙米宽、糙米厚间的基因型相关性,降低糙米重与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间的基因型相关性;蛋白质含量的表现除了对糙米重与糙米长厚比间的遗传相关性影响不大外,其他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相反。不同遗传体系的条件相关分量表明,当排除了直链淀粉含量或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的影响后,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成对性状间的条件相关分量会产生与非条件分析结果明显不同的变化,其中以细胞质主效应相关、母体加性主效应相关以及相应的环境互作相关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15.
米粉专用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米粉专用稻稻米品质,采用齐穗期喷施的方法,研究了2种化学调节剂(自配)对米粉专用稻湘早籼33号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化学调节剂通过影响米粉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及其籽粒中蔗糖和淀粉的积累,调节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一种调节剂能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另一种调节剂能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16.
刘欣平  董文静  黄汉  廖瑞生  陈拥军  谭北平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1-109601
为了评价淀粉结构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用10%的普通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3:7,CS)和高直链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7:3,HACS)分别配制成CS和HACS两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中饲养初重为(8.53±0.06)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HACS组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 显著高于CS组。同CS组相比, HACS组肠道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且抗氧化基因nrf2、cat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HACS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抗炎细胞因子(tgf-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此外,HACS组在门水平中显著提高放线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中显著提高有益菌乳酸菌属的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不动杆菌属、考克氏菌属)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相较于普通玉米淀粉,饲喂高直链玉米淀粉能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显著降低潜在致病菌丰度。由此可见,高直链淀粉能提高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水平,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因此,高直链淀粉能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17.
根据糜子胚乳直链淀粉合成调控基因Waxy(GBSSI)上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功能分子标记,并对山西省270份糜子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对粳糯性状的鉴定,将表型与基因型结合对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对46份不同基因型糜子资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GBSSI基因在糜子中以2种形式(L和S)存在,针对S型基因15 bp的InDel位点设计了一个功能标记(RYW214),该标记能有效区分126 bp、141 bp和杂合(126/141 bp) 3种带型,粳糯性鉴定显示该标记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度高,达93.30%,Pearson相关性指数r为0.745。针对L型基因上的一个单核苷酸插入位点和一个SNP位点,设计了2个CAPS标记(RYW215、RYW216),该标记可对L基因准确分型。270份资源中,共有11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S-15/LF最多,有84份(31.10%),其次是S0/S-15/LF (22.96%),S  相似文献   
918.
以碳原子数 N和 Wiener指数 W,P为结构参数 ,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 ,建立了烷烃的折光率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式 ,并计算了 1 0 1个烷烃的折光率。结果表明 ,该式计算结果较准确 ,应用该式可以预测烷烃的折光率  相似文献   
919.
利用高产早稻品系4384和优质早稻品种舟903杂交,杂交后代与4384回交后连续自交,在分离世代利用Wx基因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选择Wx基因型中具有TT位点的单株或株系,并在田间选择农艺性状。在BC1F6获得92个Wx基因型纯合的株系,从中选择7个农艺性状较优以及外观品质较好的株系进入小区观察试验。综合农艺性状的表现和米质分析的结果,初步选育出产量较高及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品系Z080和Z115。  相似文献   
920.
为探讨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比较了嘉58等6个品种不同穗部籽粒成熟后的淀粉含量及垩白度等品质差异,同时测定了不同穗部籽粒灌浆期游离糖与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途径相关酶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除秀水134外,其余5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2个垩白度较高品种嘉58和中嘉8号则表现为上部籽粒垩白>下部>中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垩白度籽粒中淀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差异显著,高垩白籽粒垩白部位淀粉粒普遍表现为半椭球形或其他曲面球形的形状,淀粉粒排布比较疏散,而低垩白籽粒对应部位的淀粉粒外形多为规则多面体,淀粉粒排布相对紧密。不同品种及部位籽粒在灌浆期内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大,但蔗糖含量动态变化均为先下降后微微上升,葡萄糖和果糖则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淀粉合成相关催化酶中蔗糖转化酶(Invertase)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其中, AGPase在整个灌浆期内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