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15篇
  34篇
综合类   449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8年用不同类型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期温度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高AC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的AC最大,而中,低AC品种的AC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的敏感性同温度的高低有关,并存在品种类型间的差异,AC主要受结实  相似文献   
902.
品质不同的稻米胚乳淀粉粒的微观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品质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淀粉粒形态,优质品种无垩白,其胚乳细胞的淀粉粒只有1种形状,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致密;劣质品种具垩白,其淀粉粒有2种形状,非垩白处淀粉粒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紧密,垩白处淀粉粒棱角不明显或呈圆球形,大小参差不齐,排列疏松,受压力可见单个淀粉粒和小球形颗粒。用稀碱液处理能将稻米淀粉2种主要组成成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开、直链淀粉的沉析物在扫描  相似文献   
903.
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口感粘度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若干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或有明显差异的杂交稻和常规稻米饭品尝口感粘、硬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米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米饭口感粘、硬度的重要因子,但其制约力明显低于对常规稻的制约力;在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杂交稻较同亚种的常规稻米饭口感偏粘、偏软,亚种间杂交稻与籼型常规稻相比情况亦如此  相似文献   
904.
对87份云南糯玉米资源的淀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87份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在63.08%~76.06%,变异系数为3.93%。其中,有8个糯玉米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大于70%,230455的籽粒淀粉含量为76.06%,属高淀粉玉米。②参试品种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粒色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0**和r=0.680**,呈极显著相关;与来源地的海拔(r=0.218*和r=-0.218*)、相对湿度(r=-0.237*和r=0.237*)、纬度(r=0.231*和r=-0.231*)呈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对高淀粉含量的云南糯玉米的利用方法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5.
 利用AMMI模型对18个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两年三点的稳定性分析,并以AC、GT和PC的表型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性状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米AC、GT和PC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G×E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项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不同而变化较大(0.15≤Di≤2.68),AC、GT和PC稳定性都高的品种仅有W002;综合考虑AC、GT和PC等3项品质性状的表现、稳定性、产量水平等因素,W002、广陵香粳、早丰九号和南京16号等品种可作为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6.
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淀粉粒粒径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3个品种群的33个主栽品种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粒粒径之间的关系,为评价板栗糯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板栗淀粉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测定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利用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淀粉粒粒径分布;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的总体水平均较其它两个品种群板栗高,各品种群之间差异显著;北方品种群的回冷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最低。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品种板栗的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北方品种群板栗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品种群,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群。不同品种板栗粒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淀粉粒粒径与品种密切相关,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结论】聚类分析将33个品种板栗分为4大类,北方品种群板栗普遍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高峰值黏度的特点;南方品种群中的大部分板栗品种具有高直链淀粉含量和低峰值黏度的特点;中间类型品种群中一部分品种具有近于北方品种群板栗的特点,一部分具有近于南方品种群板栗的特点。板栗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峰值黏度可以作为衡量板栗糯性品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7.
直、支链木薯淀粉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制的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正丁醇反复结晶法制备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样品,并对原淀粉和直、支链淀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利用酶解法对淀粉大分子进行酶解后,通过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可实现对淀粉各组分的定量测定,为木薯淀粉各组分的进一步分级与检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8.
以小麦粉为原料制作的冷冻面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向小麦粉中分别添加0%、2%、5%、8%、11%的直链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酵母产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直链淀粉的小麦粉粉质特性最好;直链淀粉添加量越大,延伸性越差,筋力越强;韧性在冷冻21d时达到最大。直链淀粉添加量对酵母产气能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09.
[目的]为稻米品质鉴定及遗传分析提供一种精确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微量分析方法。[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全自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别采用国标法和流动分析法测定了稻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结果]在样品稳定性试验中,5个稻米样品分散液的平均标准差为0.0005,平均变异系数为0.34%。当分析速度为25—50样/h时,重复间变异系数比较稳定:当分析速度为25~45样/h时,峰形和分离效果均较好。在精确度试验中,样品液吸光度的平均标准差为0.0004,平均变异系数为0.20%。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现性,用5个品种,每个品种10次重复测定,其平均标准差为0.1077,平均变异系数为0.61%。流动分析法的平均标准偏差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0821和0.49%,国标法的分别为0.1119和0.64%。[结论]该方法对于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910.
我国水稻胚乳相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洋  杜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12-9913
针对近年来我国水稻品质性状数量遗传研究,从遗传模型、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粘稠度等诸多具体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