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7篇
  75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南疆地区治理盐碱化技术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连勇  张戈平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166-166,F003
南疆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土地的沙漠化、盐渍化问题极其严重。通过对南疆29团的盐碱化危害的分析,概述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3.
农七师柳沟灌区所处的地势低凹,长期受周围“三库、两渠”及灌区内灌溉渠系渗漏,田间过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积聚地表,使土壤盐碱化速度增快,土壤盐分含量达到0.41%左右。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福海县现有耕地2.59万公顷,盐碱型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8.8%.地下水位一般在0.8~1.6米,最低3米,由于干旱加之排水不畅与地面强烈蒸发,土壤盐分聚集地表形成盐碱地,大部分为次生盐渍化,盐碱化造成低产田面积为2133公顷,而且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5.
李彬  王志春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85-2387,2451
LEACHC是描述土壤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和盐分积累的盐度模型。它利用一维Richard方程有限差分法模拟水分流动,利用对流-弥散传输模型描述溶质运移,利用化学平衡子程序处理土壤剖面化学平衡过程。系统地介绍了LEACHC模型及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外学者利用LEACHC模型进行土壤盐碱化预测预报研究的基本情况,以期对中国土壤盐碱化预测预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6.
银川灌区回归水指灌溉农业土壤深层渗滤水、农田尾水、渠道渗漏水、退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量23.3亿m3。我们对三条主要排水干沟回归水中28种物质含量评价表明:属无毒有害型微咸水,采取与黄河水掺灌或轮灌适宜的灌溉制度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盐碱化无不良影响,可开发利用作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57.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回灌对土壤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采用退水回灌,在一定时间内会增加0~30 cm的土壤盐分,尤其对0~20 cm的土层影响较大,对其他层次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减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连续使用退水灌溉会使春小麦减产,只在拔节期使用退水回灌能够增产.  相似文献   
58.
为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地表水资源总量不变为前提,分析比较了水土开发项目实施前后的水土均衡状况,结果表明,世界银行项目的实施,可使和田绿洲耕地增加,盐碱化得到控制,生态逐渐恢复,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今后5年,吉林省将投资15亿元治理46万hm^2盐碱地,并着重发展十大类盐碱地生态经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目前吉林省10个贫困县有5个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碱化是西部经济贫困的主要根源。自2002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有50.3万hm^2的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60.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灌溉的初期,决定灌区土壤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是自然因子;随着灌溉时间的延长,在强烈蒸发的影响下,由灌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则起着长期的作用。针对柴达木盆地实际情况及弃耕地盐碱化状况,必须采取全面规划,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